第一章 帝國的劫難 第19節:最後的掙紮(3)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義屢次出城迎戰,皆被擊敗。田承嗣勸史朝義突圍前往幽州征調軍隊,由他堅守莫州,以待援兵。史朝義遂挑選五千精騎從北門突圍而去。

看著史朝義倉皇遠去的背影,田承嗣的嘴角掠過一抹冷笑。

片刻之後,田承嗣就在城頭上豎起了降旗。

唐軍就這樣拿下了莫州城。同時拿下的,還有史朝義的母親、妻子和兒子。

仆固玚受降後,率領三萬人馬繼續向北追擊,在歸義(今河北容城縣東北)又追上燕軍。史朝義回師應戰,再敗,再逃。

不會永遠這麼逃下去的,因為幽州馬上就快到了。史朝義對自己說。

盡管自登基以來所遭遇的一連串失敗幾乎已經摧垮了史朝義的信心,可一想起前面那座熟悉的幽州城很快就將映入他的眼簾,史朝義就咬著牙告訴自己:挺住,絕不能就這麼垮掉!

只要幽州老巢還在,最後的希望就在!

前面就是范陽縣了。史朝義心頭頓時一熱。

范陽縣到了,幽州城還會遠嗎?

可是,此刻的史朝義並不知道,他永遠也到不了幽州城了。因為他親自任命的范陽尹、燕京留守李懷仙已經于數日前向唐廷遞交了降表。此時率領三千人馬駐守范陽的兵馬使李抱忠就是奉了李懷仙之命專程從幽州趕來堵他的。

當饑腸轆轆滿身疲憊的史朝義領著幾百名殘兵抵達范陽城下時,他照例看見了一個緊閉的城門。

一陣強烈的沮喪和恐懼瞬間攫住了他。

這些日子以來,他已經看過太多扇緊閉的城門了,都是為他而緊閉的。

可這一次,為史朝義緊閉的卻是最後的希望之門。

後面追兵掀起的漫天黃塵已經依稀可見。史朝義以君臣大義向李抱忠發出了憤怒而痛切地譴責。李抱忠的答複是:“天不佑燕,唐室複興!如今我等既已歸唐,豈能再為反覆?願你從速決定去就,謀求自全之計。並且,田承嗣必定也已背叛了你,否則官軍何以至此?”

李抱忠的答複讓史朝義殘存的希望徹底破滅了,尤其是最後一句話讓他萬念俱灰。

洛陽丟了,幽州降了,部眾都叛了,眼下他的親人骨肉十有八九也落入了唐軍手里……此刻的史朝義真正明白了什麼叫眾叛親離,什麼叫走投無路。

史朝義向李抱忠提出了最後一個請求——給一頓飯吃。

李抱忠動了惻隱之心,把飯送到了東門口的城牆下。

這是燕朝皇帝史朝義最後的晚餐。

吃完飯,部卒中的范陽人紛紛拜辭而去。看著他們陸陸續續地走進范陽城、走進久別的家園和親人的懷抱,史朝義忽然間淚流滿面,而後他飛身上馬,帶著最後的百余胡騎東奔廣陽(今北京市西南良鄉鎮)。廣陽城門依舊緊閉,史朝義一撥馬頭,決定向北投奔契丹。走到溫泉柵(今河北遷安縣境)時,他走不動了。

因為一支軍隊堵住了他的去路。

史朝義看見了一張熟悉的臉。

那是李懷仙的臉。

史朝義把目光從這張令人厭惡的臉上移開,最後落在一根粗壯的樹枝上。

他發現這就是他的歸宿。

別無選擇的歸宿。

正月三十日,一匹范陽來的快馬風馳電掣地進入了長安。

馬上拴著一個匣子。

匣子里的史朝義雙目圓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