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國的劫難 第18節:最後的掙紮(2)

史朝義沒有采納這個建議,而是下決心死守洛陽。

十月二十七日,唐回聯軍進抵洛陽北郊,分兵出擊懷州,于次日將其攻陷。十月三十日,唐回聯軍向洛陽郊外的燕軍發起進攻,迅速將其擊潰;史朝義率領精銳軍隊十萬人出城增援。一番鏖戰之後,燕軍不支,節節潰退,唐軍一路追擊,共斬首六萬余級,俘虜兩萬人。史朝義見大勢已去,只好放棄洛陽,帶著家眷和幾百名輕騎向東而逃。仆固懷恩旋即攻占洛陽與河陽,命他的兒子右廂兵馬使仆固玚及朔方兵馬使高輔成率步騎一萬多人窮追猛打,一直追到鄭州,再予痛擊。史朝義繼續向東逃竄,到了汴州,他屬下的陳留節度使張獻誠卻緊閉城門,拒絕收容。史朝義萬般無奈,只好亡奔濮州(今山東鄄城縣)。

史朝義前腳剛走,仆固玚後腳就到了。

張獻誠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城門。

如果史朝義此刻驀然回首,那一扇為他緊閉而為唐軍洞開的大門肯定會深深刺傷他的目光。

賊人終于跑了。東京洛陽終于再度光複了。當洛陽的士民們看見大唐官軍和回紇友軍一起浩浩蕩蕩地開進洛陽時,他們眼中立刻噙滿激動的淚水。

可刹那之間,眼前的一切令他們目瞪口呆。

因為軍隊開始放火,接著就開始搶劫,再接著就開始殺人……起先是回紇的軍隊這麼干,然後朝廷的軍隊也跟著干……搶完了洛陽,又搶鄭州,然後是汴州、汝州……

淪陷區的官吏和百姓們日思夜盼,盼來的卻是一場空前的浩劫。等他們清醒過來時,房屋被燒光了,財產被搶光了,連身上的衣服也被扒光了。

無論官商士民,無論男女老幼,一律以紙遮羞。當然,這最後一片遮羞物大兵們是不會搶的,因為紙對他們毫無意義。

熊熊大火在淪陷區燃燒了數十天,燒殺擄掠整整持續了三個月。

當劫後余生的大唐子民們穿著薄薄的“紙衣”佇立在焦黑的廢墟上,蜷縮在深冬的冷風中,他們肯定都在苦苦思索一個問題——為什麼叛軍來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而政府軍來了這一切就都發生了?

同時引發的問題是:什麼叫淪陷?什麼叫光複?誰是官兵?誰是寇賊?

對此,大兵們的回答是:被賊人占了就是賊人的地盤。既然是賊人的地盤,我們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即便不說天經地義,起碼也叫無可厚非。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的確“無可厚非”。在漫長的中國曆史上,在同樣漫長的中國戰亂史上,這樣的事情不是第一回,並且,它也絕不是最後一回。

進入十一月,史朝義還在沒命地跑,而仆固懷恩父子也還在玩兒命地追。

史朝義從濮州渡過黃河逃往滑州,仆固懷恩就打下滑州;史朝義逃到衛州(今河南汲縣),仆固懷恩就打到衛州。燕朝的睢陽(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市)節度使田承嗣率四萬多人前來阻擊唐軍,仆固玚又將他們擊潰,並一路追至昌樂(今河南南樂縣)。史朝義又搬來魏州兵馬回頭再戰,仆固玚再度將他擊敗。

眼見唐軍連戰連捷、一路奏凱,而史朝義疲于奔命、節節敗逃,燕朝的節度使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燕朝完了。

這是大燕朝最後的掙紮。

也是史朝義最後的掙紮。

接下來該怎麼做,節度使們心照不宣。短短三天之間,燕朝的鄴郡節度使薛嵩便率領轄下的相、衛、洺、邢四州向唐朝的潞澤節度使李抱玉投降;恒陽(治所在恒州,今河北正定縣)節度使張忠志率趙、恒、深、定、易五州向唐朝的河東節度使辛云京投降。

十一月二十四日,仆固懷恩因功被朝廷擢升為左仆射兼中書令,同時在朔方節度使之職上加封河北兵馬副元帥、單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大都護、鎮北(今內蒙古包頭市)大都護。

這年年底,史朝義逃到貝州(今河北清河縣),與薛忠義等節度使會合。仆固玚追至臨清(今河北臨西縣)時,史朝義自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率三萬人回頭反撲。仆固玚設下埋伏,擊潰燕軍,史朝義再逃。此時回紇兵團在洛陽的劫掠告一段落,又趕來參戰,唐軍聲勢更盛,追至下博(今河北深州下博鎮)東南一帶,再度大敗燕軍。史朝義亡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市莫州鎮)。隨後唐軍五路兵馬會師下博,進軍莫州,將史朝義團團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