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國的劫難 第22節:永無甯日(1)

八永無甯日

吐蕃人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大唐帝京,燒殺擄掠之余,還導演了一幕鬧劇:擁立廣武王李承宏為皇帝,而後又改年號、又封宰相、又設百官,忙了個不亦樂乎。

十月末,郭子儀將長安到商州(今陝西商州市)一路上潰逃的散兵游勇重新集結,同時征調了武關(今陝西商縣西北)的衛戍部隊,合計四千人,回師反攻長安。

二十一日,吐蕃人風聞長安百姓傳言,說郭子儀集結了一支不計其數的大軍,正向長安殺來,頓時有些驚駭。加之長安的美女財寶也已被他們洗劫一空,此刻實在不值得為了這座空城付出血的代價,于是吐蕃人匆匆帶上他們的戰利品,當天就全部撤離。

敵寇呼嘯而來,轉眼又呼嘯而去,長安終于又回到唐王朝的手中。

可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場令人難以容忍的奇恥大辱。

為什麼帝國會落到這步田地?

這筆賬不能不算。

太常博士柳伉就幫天子算了個一清二楚。他說:“犬戎進犯,兵不血刃而入京師,士卒無一人力戰,此將帥叛陛下也;長期寵幸宦官,終究釀成大禍,群臣無人敢言,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方離京師,百姓公然搶奪府庫,自相砍殺,此京畿民眾叛陛下也;陛下自十月初一下詔各道兵馬勤王,盡四十日,無一輛戰車入關,此四方叛陛下也。既然內外皆叛,那麼請問陛下,今日之勢,是安?是危?”

柳伉得出的結論是:要想鏟除禍亂之源、保全宗廟社稷,就必須砍掉一個人的腦袋。

這個人就是宦官程元振。

柳伉還說,要把宦官們手中的職權收回,交還各州;把神策軍的兵權交給大臣;除此之外,皇帝還要下詔罪己,宣布從此改過自新。最後柳伉跟皇帝李豫打賭:“倘若如此,而兵仍不至、人仍不感、天下仍不服,請將臣全家老小碎尸萬段,以謝陛下!”

柳伉的賬一算下來,把代宗李豫的臉皮撕得可謂一干二淨。李豫為此郁悶了好多天。可他最後還是不得不承認,柳伉說的都是事實,而且句句都是發自肺腑的忠言。不過事實歸事實,忠言歸忠言,讓天子把宦官們都給廢了那是不可能的,讓天子下詔罪己改過自新那更是不可能的,至于殺程元振嘛……李豫在心里嘀咕了老半天,最後自言自語地說,這似乎也沒必要。

廣德元年十一月初二,天子下詔,削除程元振的所有官爵,遣回原籍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

在李豫看來,程元振是殺不得的。表面上的原因固然是程元振當初有保駕及誅殺李輔國之功,天子念在舊情,為其網開一面。可事實上,李豫是不想讓天下的宦官們為此心寒。換句話說,萬一哪天敵寇又來了,百官又各自逃命,四方將帥又按兵不動作壁上觀,自己又落入饑寒交迫的窘境——李豫希望起碼還會有一個宦官,帶著滿懷焦急、帶著一臉關切、帶著足以保衛他的神策軍令人欣慰地出現在他面前。

這年頭,還有什麼靠得住?李豫想,百官要是靠得住,母豬恐怕也會上樹;藩鎮要是靠得住,大象恐怕也會跳舞……至于說宦官,當然也不見得始終靠得住。可最起碼,宦官總是一支制衡藩鎮的力量;最起碼,在天子孤立無援軟弱無依的時候,還有宦官可以暫時靠一靠。

就比如說眼下,李豫之所以敢把程元振說廢就廢了,關鍵還是神策軍主帥魚朝恩撐起了他的腰杆,其次是程元振的手下禁軍在吐蕃入寇時全都跑光了。若非如此,別說殺程元振,就算動他一根指頭,李豫恐怕都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