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風的皇帝與短命的改革 第49節:奉天還能撐幾天?(2)

從十一月十四日開始,朱泚利用大型云梯對奉天城發動了空前猛烈地進攻。戰斗持續了一天一夜,至十五日晨,叛軍已經陸續登上東北角的城樓。守城官兵死傷無數,德宗與渾瑊相對而泣,群臣只能仰天祈禱。

最後的時刻,渾瑊向德宗跪別,率領敢死隊沖上城防缺口,與叛軍展開肉搏。戰斗異常慘烈,沖在最前面的渾瑊身中流矢,依舊奮力砍殺,然而敵人卻越來越多……

不知是天子的淚水、還是群臣的禱告、抑或是渾瑊的忠義勇敢最終感動了上蒼,總之在這一天的黃昏,當這場奉天保衛戰即將以失敗告終之時,老天爺終于站到了李唐王朝這邊。

朱泚的攻城云梯陷進了唐軍挖掘的地道,動彈不得,熊熊火焰從地道口沖了出來;與此同時,風向突然逆轉,唐軍利用風勢扔下成捆成捆澆有松脂和膏油的蘆葦草。片刻之間,整座云梯和上面的士兵全都焚毀在烈焰之中,焦臭之氣彌漫在奉天城上空。

朱泚軍開始向東面退卻,唐軍把握戰機大舉反攻,從東、南、北三個城門同時出兵,太子李誦親自指揮作戰,敵軍全線潰敗。

是夜,不甘心就此撤兵的朱泚又組織了一次進攻。

戰斗中,一支箭“嗖”的一聲落在離德宗面前三步遠的地方,把他驚出了一身冷汗。

然而,這是朱泚所能射進奉天的最後一支箭了。

十一月二十日,李懷光揮師援救奉天,在東南方不遠的醴泉擊敗朱泚的部隊。朱泚大為震驚。他意識到,自己如果再不撤防長安,就完全有可能被唐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

朱泚終于放棄了奉天,帶著滿腔的遺憾逃回長安。

奉天城內的所有人都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所有人都知道,李懷光要是再晚到三天,奉天就絕對守不住了。

奉天之圍終于解了,德宗李適也終于逃離這場可怕的夢魘,但是人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場災難的發生?或者說,導致長安淪陷、天子流亡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

對此,朝野上下當然會有各種不盡相同的看法,可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李懷光個人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

這一路走來他始終懷抱著兩個目的。一是靖難勤王,二是奏請皇帝誅殺三個人。

這三個人是宰相盧杞、度支趙贊和神策軍使白志貞。

李懷光認為他們就是造成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盧杞政策乖張、計議失當;趙贊賦斂煩苛;白志貞受賄瀆職;總而言之,都是奸邪讒佞之輩。所以這一路上李懷光一直揚言到了奉天就要宰了他們。眼下奉天圍解、大功新建,李懷光信心滿滿地認為:天子一定會以特殊的禮遇來回報他,而他的諫言也一定會得到天子的嘉納和贊許。

可他錯了。

他在奉天城外的軍營中眼巴巴地等了多日,不但沒等到天子召見的消息,反而接到了一紙出兵的詔令。

詔令讓他立刻率部進駐西渭橋,與李晟等部會師,擇日克複長安。

那一刻,李懷光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散發著憤怒,同時又都浸透著無奈。那感覺就像熱臉貼上了冷屁股,又像一記重拳打在了棉花上。他沒想到千里迢迢前來勤王,而今大功告成,與天子近在咫尺,到頭來居然連一個面都見不著,連一句話都說不上!

其實李懷光沒必要感到困惑和失落。

因為那三個人迄今為止仍然是天子的左右手,而他李懷光充其量只是天子手中的一把刀。更何況,天子或許會把這場不幸歸結為天意,可起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跡象表明天子願意把它歸結到人事。所以,當李懷光揚言要殺人的消息傳進盧杞的耳中時,盡管盧杞內心頗為惶恐,可表面上卻鎮定自若。

盧杞當然有他盧杞的手段。

奉天之圍一解,他馬上向德宗提議,應該命李懷光乘勝攻取長安,不能拖延時日,尤其不能召他入朝晉見,因為一入朝就要賜宴頒賞等等,一拖又是好幾天,倘若讓叛軍抓住時機重整旗鼓,想要消滅就難了。

德宗頻頻點頭。

也怪不得德宗會信任盧杞。每到這種關鍵時刻,德宗覺得盧杞說的話總是那麼識大體、顧大局!而且立場總是與他那麼一致!

李懷光走了。

臨行前他說了一句話:“吾遭奸臣排擠,天下事可知矣!”

很顯然,這是一個對國家和個人前途感到絕望的人。

而一個對國家和個人前途感到絕望的人,接下來會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