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宗李昂的悲劇三重奏 第94節:黨爭進行時(3)

太和七年歲末的一天,李唐皇族的遺傳病又在文宗李昂的身上暴發——天子忽然中風,一下子喪失了語言功能。

王守澄隨即推薦醫術精湛的鄭注為天子治療。

李昂的這場病就這麼成了鄭注平步青云的起點。鄭注緊緊抓住這個天賜良機,精心配置了藥方。天子服用後,病情大有好轉,從此開始寵信鄭注。

而李訓的發跡,也同樣得益于王守澄的舉薦。李訓流放象州數年後,幸遇一次大赦回到了東都洛陽閑居。一個偶然的機會,東都留守、前宰相李逢吉向李訓透露了回朝複相的想法,李訓因與鄭注是舊交,就自告奮勇願替李逢吉奔走,通過鄭注結交王守澄。李逢吉大喜過望,當即拿出重金,請他入朝打點。

此刻的李逢吉絕對想不到,這筆錢並沒有打通他朝思暮想的複相之路,而是替李訓鋪就了一條入相的金光大道。

李訓回到長安後,老友鄭注立刻把他引薦給了王守澄。而李逢吉交給李訓的那筆重金果然發揮了重大作用,王守澄笑納了這筆巨款後,馬上把李訓引薦給了當今天子。由于李訓此人深研《易經》、工于術數,能言善辯、富有文采,而且長得一表人才、風流倜儻,所以文宗李昂一見傾心,大有相見恨晚之感,遂將其引為奇士,寵幸日隆。

李訓用李逢吉的錢完成了這鯉魚跳龍門的神奇一躍,卻把李逢吉的重托拋到了九霄云外。

太和八年八月,天子准備任命李訓為諫官,讓他進入翰林院,作為近臣隨侍左右。宰相李德裕斷然表示反對:“李訓過去的所作所為,想必皇上也都清楚,這種人豈能用為近侍?”李昂不以為然地說:“難道不能容許他改過嗎?”李德裕毫不退讓:“臣聽說,只有顏回這樣的聖賢才能不二過,至于像李訓這種人,惡念早已在內心紮根,如何改過?”李昂說:“他是李逢吉推薦的,朕已經答應了,不想食言。”李德裕說:“李逢吉身為前任宰相,竟然推薦這種小人來誤國,他也有罪!”

天子無奈道:“那麼,另外給他一個官總可以吧?”

李德裕斬釘截鐵地說:“不可以。”

天子狠狠地瞪了李德裕一眼,把臉轉向了新任宰相王涯。

李德裕剛剛舉手要制止他,王涯已經脫口而出:“可以。”天子回過頭來,恰好看見李德裕制止王涯的那個小動作,臉上頓時陰霾密布。

就在片刻之前,王涯還在義憤填膺地和李德裕一起草擬勸諫天子的奏疏,此刻一見皇帝心意已決,而且考慮到李訓背後還站著大宦官王守澄,遂中途變卦。

有了宰相王涯的支持,天子李昂就有底氣了,隨後便讓李訓當上了太學的四門助教。雖然有所讓步,可明眼人都知道,這僅僅是一個表面的讓步,用不了多久,李訓必定會青云直上。道理很簡單,李訓背後的靠山不僅僅是當今天子,更重要的是王守澄和他的宦官集團。在如今的大唐帝國,這樣的人不發跡,什麼人才能發跡?

而如果有人膽敢阻擋這種人發跡,他就是自不量力、自討苦吃。

此時此刻,在王守澄、李訓和鄭注的眼中,宰相李德裕就是這樣的人。他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二李相較,李宗閔才是他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盟友,而李德裕這種孤傲清高、不識時務的人最好趁早從他們眼前消失。

很不幸,經過這次面折廷爭,李德裕在天子李昂心目中的形象也已經大打折扣。

這一切最終決定了李德裕及其黨人的再次出局,同時也決定了李宗閔及其黨人的東山再起。

這一年十月十三日,在王守澄等人的干預下,李宗閔回朝,複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四天後,李德裕被罷相,外放為山南西道節度使。

同日,李訓被任命為翰林侍講學士。

二十日,李德裕入宮向天子“陳情”,請求留在京師。史書沒有記載此次“陳情”的詳細經過和具體內容,但是我們可以想見,李德裕一定是表達了悔意,並且向天子低頭認錯了。因為天子當時便答應了他,讓他繼續留在朝中擔任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