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第53節:榮寶齋(53)

張幼林若有所思:“汪兆銘這樣的人,有緣得見一位,此生足矣……”

回到榮寶齋後院的北屋,張幼林把汪兆銘送的盒子打開,里面是一塊獸面鋪首形的古墨,他仔細看了看,不覺大吃一驚:“‘狻猊’墨?師傅,這可是價值連城啊!”

“你說什麼?讓我看看。”莊虎臣接過古墨仔細辨認了一番,不覺激動起來,聲音顫抖著:“幼林,真是潘谷的‘狻猊’墨!”莊虎臣把墨送到張幼林的鼻子前讓他嗅了嗅:“聞到香味兒了吧?書上說,這墨研開了以後,香徹肌骨,磨研至盡而香味兒不衰。”

張幼林感歎著:“汪先生真是太客氣了!師傅,那咱們就拿它作鎮店之寶吧。”

“好啊!榮寶齋有了鎮店的‘狻猊’墨,琉璃廠的南紙店就更沒法兒跟咱比了。”莊虎臣喜形于色。

莊虎臣請人為“狻猊”墨配上了紅色錦緞的底座和精巧的玻璃罩子,在榮寶齋前廳正中間的貨架子上專門辟出了一格供放。莊虎臣每次從它面前走過,都禁不住要喜滋滋地看上兩眼。

就在莊虎臣還沉浸在喜得鎮店之寶的這些日子里,大清國搖搖晃晃,終于走到了它的盡頭。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後在紫禁城養心殿頒布了宣統皇帝溥儀的退位詔書,至此,統治了中國268年的清王朝正式滅亡。

傍晚時分,莊虎臣辦完事回到榮寶齋,云生湊過去:“掌櫃的,額大人找您好幾回了。”

額爾慶尼的畫展開在榮寶齋後院北屋的條案上,張喜兒和王仁山圍在桌子旁聚精會神地看著,莊虎臣坐在一旁,他問張喜兒:“你覺著怎麼樣?”

“我瞧著不錯,可是,掌櫃的,我可看不出門道兒來。”

“要是你沒上手就能看出門道兒來,還不成精啦?”莊虎臣又問王仁山:“你呢,仁山?”

“我看是沈周的真跡,您瞧,這是沈周獨有的‘短條皴’,起筆、收筆不裹鋒,雖說皴筆的層次不算多,可斫得好。”

莊虎臣頗為意外:“你懂畫兒?以前沒聽你提過呀?”

王仁山一笑:“我爹喜歡字畫,也好畫幾筆,我也就是學了點兒皮毛,不過,您也別聽我的,這畫兒還得找懂的人掌掌眼。”

“那是。”莊虎臣點頭。

“掌櫃的,這陣子老有人上鋪子來,問收不收字畫兒。”張喜兒給莊虎臣續上茶。

“我也琢磨這事兒呢,做買賣,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咱榮寶齋雖說一直是家南紙店,可眼下風頭兒變了,咱們也得跟著風頭兒走。”

王仁山思忖著:“您的意思是,咱們增加新業務?”

“對,眼下正是收名人字畫兒的好時候,大清國沒了,這陣子,宮里頭的東西開始向外流了,前朝的王公大臣,像額大人這樣兒的,沒了進項兒,往後都得靠賣東西過日子。”

張喜兒想了想:“咱收古玩不是來錢更快嗎?”

莊虎臣搖頭:“不成,古玩這行兒水太深,弄不好就翻船。”

“那名人字畫兒就不翻船啦?”

“名人字畫兒我好歹有點兒底兒,但先別指望這個發大財,有人送來,撞就撞上了,價錢高的、瞧不准的,都不要。”

張喜兒皺著眉頭:“咱鋪子里,除了您和仁山懂一些,我和伙計們都不懂,這怎麼辦呢?”

莊虎臣喝了口茶:“做這個,心態要好才成,從明兒個起,我先把跟名人字畫兒有關的一些個東西,陸續教給你們。”

民國初年是個動蕩的時代,正當琉璃廠上的各家鋪子使出渾身解數琢磨賺錢的新門道時,1917年6月14日,長江巡閱使張勳率領五千“辮子軍”進入北京,黎元洪大總統被迫下令解散國會,7月1日,“辮子軍”控制了通往紫禁城的道路及電信局、車站等一些重要場所和設施,張勳通電全國各省,宣布已“奏請皇上複辟”,要求各省即刻“遵用正朔,懸掛龍旗”。

京城的旗人得知這個消息,立即歡呼雀躍,奔走相告;額爾慶尼更是淚流滿面,他擊磬焚香,對著紫禁城的方向長跪不起:“皇上啊皇上,您終于回來啦……”而更多的人對小皇上忽然又回到了龍椅上感到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