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75節:愚蠢的斗爭(2)

可是,向虔誠的教徒說教,同向充滿狂躁氣氛的廣州政權的人們說理,當然是兩回事。

“是我方先即位稱帝的。”這是唐王紹武帝方面的觀點。

天無二日,地無二王。先即位的是真皇帝,後即位的是第二皇帝,也就是假皇帝。

針對這種論點,彭耀擺出事實說:“是桂王永曆帝先任監國。”

前面已經說過,由于某種原因沒有皇帝時,代替皇帝“監督國政”的人稱為監國。也可以說是准皇帝。是桂王先當的監國,後當監國的唐王當然就是第二監國。監國也和皇帝一樣,世上只能有一個。唐王是由不能成立的第二監國當上皇帝的。本來他當監國就是錯誤的,所以以後即位當皇帝應當無效。彭耀提出這樣的理由來進行辯論。

“那麼,我請問,魯王不是早就自稱監國了嗎?”蘇觀生歪著嘴巴這麼說。

魯王以海原來是浙江政權的頭頭,現在已逃到海上。他的確早就稱監國。按彭耀的邏輯來推理,桂王本身就是第二監國。這確實打中了桂王的痛處。

“魯王是亂稱監國,他不是真正的監國。”彭耀回答說。看來他也只能這樣回答。

“這麼說,我們也可以說桂王是亂稱監國嘛!”蘇觀生反駁說。

“首先應當根據宗支倫序來繼承皇統。”

彭耀在這里提出了一個最強有力的論據。所謂要根據宗支倫序來繼承皇統,就是說,一個家族分家之後,逐漸分成許多支族,應當根據支族與本家的遠近來決定正統。

桂王永曆帝是萬曆帝的孫子,唐王紹武帝是二百幾十年前明太祖的九世孫,究竟誰接近皇統,那是一目了然的。

“在國家的非常時期,應當根據賢愚,不應當根據宗支倫序來決定皇位。”蘇觀生氣得青筋暴露。

“那麼,請問唐王究竟有什麼實際政績呢?大明的遺臣在議論監國的位子的時候,可沒有一個人提到唐王的名字啊!”彭耀竟指責起唐王來了。

蘇觀生大怒,臉色先是通紅,接著又變得蒼白。他尖聲地喊道:

“這是誣蔑皇上!把他斬了!”

彭耀的話也確實說得太過分了。

彭耀也是個天主教徒,他的能言善辯是依仗背後有個“上帝”,叫人感到有點以勢壓人。從桂王方面說,他可能是個很滿意的人選。但是,他們不懂得說教高明的人往往在政治談判中很蹩腳。

他借助于上帝,教徒們是可以信服的。但和非教徒打交道時,就徹底暴露出一種強詞奪理、以勢壓人的態度。

何況蘇觀生是一個與常人不一樣的偏執的人物。他不僅給彭耀、陳嘉謨這兩位使節扣上誣蔑皇上的罪名,宣布他們的死刑,而且向軍隊下了動員令:“立即出征!討伐不遜的偽皇帝!”

當天就出動了軍隊,簡直像神經病發作。

統帥林察勉勉強強算個職業軍人,下面還有個名叫陳際泰的副手,他們緊急召集了軍隊。

這是一個臨時拼湊起來的政府,當然不可能有正規的軍隊。他們把四姓海盜的人召集在一起,組成了一支流氓地痞的部隊。

肇慶的桂王永曆帝方面,則由兵部右侍郎林佳鼎率兵來到三水地方進行抵禦。

三水恰好位于肇慶與廣州的中間,是西江同珠江的支流北江、綏江彙合的地方,所以起名為三水。

林佳鼎這位將軍為人過于老實,跟他作戰的對手是老奸巨猾的四姓海盜,他本來應該更加小心警惕才是,可是他卻輕信了這些人跑來假投降。

“咱們的大帥說,應當投降。咱們願意投降。”海盜們就這麼跑來歸順了。

“對呀,就應該這樣嘛。林察是個深明大義的人啊!”林佳鼎和唐王的總兵林察是舊相識,而且有同姓之誼。他極其天真地相信林察真的會勸部下投降。

迎面的敵軍投降了,林佳鼎興高采烈地率軍出擊,走到一處叫做三山口的地方,才發覺後方出了問題。

那些假投降的四姓海盜露出了真面目,截斷了桂王軍的退路,把林佳鼎的軍隊包圍起來。

“中計了!”林佳鼎恨得咬牙切齒,但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