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88節:來去如風(7)

“國姓爺的參謀甘輝和漳州的王進,他們哪一個強呀?”福建的鄉下人缺少娛樂,據說他們把爭論甘輝與王進誰強誰弱當做一件樂事。

五年後,這兩位英雄果真在北溪碰了面,大打了一場。由于兩人的部下跑過來把他們拉開,未分勝負。

後話暫且不談。1647年王進援救泉州城確實取得了勝利。王進散布的“派另一支部隊進攻安平”的謠言,使鄭成功大為震驚。安平如被清軍奪去,進攻泉州的兩支鄭軍就會腹背受敵。因此趕快撤兵。

泉州城里的趙國祚得到“來了援兵”的消息,當然大為振奮,士氣一下子旺盛起來。以前只是緊閉城門,一味死守,現在也抖擻精神,出城應戰了。

鄭鴻逵整軍退卻,乘船回了金門島。

鄭成功也撤退到了安平城。泉州放棄不打了,安平還想保住。

泉州城之圍終于解了。

“感謝將軍救援,請將軍小住些時候,略備薄酒為將軍接風。”趙國祚一再挽留王進。

“楊總兵一再囑咐,達到目的,立即返回。”王進感謝趙國祚的好意,這麼說道,並立即率領部隊返回了漳州。其實王進心里是這麼想的:軍隊的人數很快就會暴露。我們聲稱五萬,鄭成功才退回安平。他一旦知道我們只有一千五百人,馬上會追上來的。

鄭成功退回安平之後,尖兵和諜報人員逐漸搜集了詳細情況,了解到援軍不到二千人的真相。鄭成功懊悔不迭地罵道:“叫這小子給騙了!”

但這次失敗給年輕的鄭成功上了很好的一課。

鄭成功派了五支小部隊去追擊王進,但王進早就回到了漳州城。

泉州城沒有攻下,但收複了安平城。鄭成功在大陸上建立據點的目的應該說達到了一部分。

在以後數年期間,鄭成功以安平為根據地,來去如風,展開了游擊戰。目的是騷擾清軍,同時擴大充實自己的力量。

進攻泉州,雖以失敗告終,但鄭成功並未灰心泄氣。第二年又圍攻了泉州城。

不過,這次圍攻泉州城不過是一種佯動戰術。當清軍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泉州時,鄭成功的軍隊突然襲擊了同安縣城。

同安縣城位于泉州城與漳州城的正中間;如果把金門、廈門和同安縣用直線連接起來,大體近似于一個正三角形。

鄭成功于三月奪取了同安縣城。但清軍命令總督陳錦奪回同安。同年八月,同安縣城又落入清軍手中。

清軍奪取同安縣城時的暴行,使人慘不忍睹。清軍一入城就提出“嚴懲與鄭軍合作過的人”,在同安縣城內大肆掠奪。

同安縣城有頭有臉的人物乃至市井的庶民,在鄭軍占領時期都同鄭軍合作過。

清軍來占領,人們總感到他們是外人。而鄭成功是福建南部的同鄉,有著同樣的習慣,說著同樣的鄉音;鄭軍進了城,人們並不覺得他們是外人,反而感到親切,想方設法給予幫助,這應當說是很自然的事。

同安城內的人幾乎全都對鄭軍懷有好感,這當然使清軍很不高興。

清軍重新占領同安後,殺了鄭軍任命的縣知事葉翼云和守將丘普等人。但史書上記載清軍重新占領同安時的情況:“屠戮無遺者,其數約五萬余人……”這簡直叫人震驚。

同安縣城並不太大,殺了五萬人就意味著殺了人口的一大半。

從清軍方面來說,大概是為了遏止鄭軍的游擊活動,凡與鄭軍合作過的人立即斬首,企圖殺一儆百。

另一方面,鄭成功也開始對與清軍合作過的人加以制裁。

再加上這一年又遇上空前未有的大災荒,米價每斗千錢,民眾苦不堪言。

不過,在這樣的年頭招募士兵要比平常容易得多。

當時流行著這樣兩句話:“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當兵被認為是最沒有出息的人,誰也不願去當兵。可是碰到災荒的年頭就顧不上這些了,當了兵起碼可以混上一口飯吃。

占領福建各個縣城的清軍也深知這一情況,為了不讓農民投靠鄭軍,把農民都趕進城內。農民本來是耕田種地的,卻被關進少田缺地的城里面,這也是造成災荒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