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姓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以邑為氏或以國為氏,為唐叔虞之後裔.曲沃武公滅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韓國,封其小叔叔姬萬于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韓厥7世孫建立韓國,公元前230年被秦所滅後,其宗室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韓姓,並大都聚居于穎川郡.
2,是周代晉國的始祖唐叔虞的後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兒子被稱為晉侯.晉侯的後代畢萬,曾被封在韓原.畢萬的後代就用封邑為名"韓"作為姓氏.
3,以國為姓.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是春秋時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虔.韓被秦滅後,韓國國君的後代,有的就以國名"韓"為姓.
4,以少數民族的複姓改為韓姓.後魏,鮮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時,以"汗"與"韓"音相近,改單姓韓.
5,以人名為姓.傳說,上古時黃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韓流,其後有韓經,堯時為仙人,韓經之後遂為韓姓.

郡望: 1,穎川郡:秦王政時置郡,治所在陽翟.
2,南陽郡:戰國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陽市. 堂號: "泣杖堂":漢朝時候,韓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過,母親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淚像下雨一樣掉下來.母親很奇怪地問:"我過去
打你,你都是歡歡喜喜地接受,今天為什麼掉淚呢?"伯愈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對母親說:"娘呀!過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親健康有力,所以喜歡;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點兒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親體力衰弱了,所以難過得掉淚."
"昌黎堂":唐朝大文學家韓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從事古文運動,反對駢體文的華而不實,主張恢複秦,漢時的散文體.曆史上稱他"文起八代之衰".
韓姓堂號也為"穎川","南陽".

遷徙分布: 秦滅韓,"盡其地為穎川郡",並以韓國舊都陽翟為治所,此後,"穎川"便成為韓氏的發展繁衍中心.秦漢時期,韓氏播遷于今江蘇,浙江,四川,山東,甘肅,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其中,韓襄王子孫韓王信于西漢初逃到匈奴,其子頹當,孫嬰于漢文帝時歸漢;西漢末年,頹當的玄孫韓騫,避王莽之亂,徙居南陽堵縣.唐憲宗時,河南河陽人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是為韓氏入廣東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韓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在福建安家落戶,清代康熙年間,大陸韓氏已有遷入台灣者,此後,有的向海外發展,移居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及歐美一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