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3)

那個上元燈節,火樹銀花不夜天,人潮洶湧.他和她走散了,在人群中切切找尋,已經是燈火闌珊的時候,無意間回頭,卻看見她立在的地方微笑等待.無情未必真豪傑."眾里尋他千百度"這樣的情語由辛棄疾這樣的大丈夫說出,格外纏綿感人.
作為一個文人,稼軒是傑出的,他一人引領了南宋文壇的氣運;作為一個武者,稼軒更是堪為表率.讀書人當中如果還有個英雄,一個真正俠客的話,那個人一定是稼軒.
甯宗嘉泰三年(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稼軒精神為之一振.第二年,他晉見宋甯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的救世言論,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但不久又一次受到了排擠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于開禧元年(1205年)重回故宅閑居.雖然後來兩年都曾被召任職,無奈年老多病,身體衰弱,終于在開禧三年秋天溘然長逝.
從來,憂國憂民的人都值得敬重.襄陽巡城,郭靖對楊過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連楊過那樣放達不羈的人都對他肅然起敬.
雖然過了千年,所有的王朝都已經消散,很多民族也化做了曆史的劫灰,現代人的心念已經不再執著于種族之見,消除了王朝的界限,金人漢人蒙古人再不是生死不能共存的仇敵.然而,每每看到郭靖死守襄陽,讀到辛稼軒,岳武穆的詞,還是會熱血沸騰,為的正是他們身上顯現的"鞠躬盡瘁,死而後矣"的壯懷激烈.
稼軒始終是幸福的.抗金大業功敗垂成,非戰之罪,而是南宋氣數已盡,不是人力可以挽救.在他傷心失落的時候,身邊會還有善解人意的愛人相伴.可是有很多人,眾里尋她千百度,像陸游,一樣壯志未酬,一生摯愛還失散了.人海茫茫,驀然回首時,我們是不是還有運氣看到那個等在燈火闌珊處的人呢?
在愛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樣的耐心和默契,這堅定畢竟太難得,有誰會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個人,有誰在十年之後回頭,還能看見等在身後的那個人?
我們最常看見的結果是:終于--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空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