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秦樓楚館】

王淵不知道王陽明是同考官,而且還恰好是《禮記》房的考官.

三場考完已經二月十五,接下來便是耐心等待,要等到二月二十五日才能放榜.

各種文人聚會已經開始,甭管有沒有把握考中進士,反正參加文會是肯定不會錯的.即便是落榜士子,那也有舉人功名,多結交幾個有益無害.

萬一跟未來的會元,狀元交上朋友,那就屬于中大獎了,今後官場也有人照應扶持.

十七日傍晚,鄒木回到客店,神秘兮兮的說道:"若虛,伯器,明日去聚賢樓!"

金罍疑惑道:"聚賢樓是何所在?"

"秦樓楚館."鄒木低聲說.

王淵揶揄道:"鄒朋友,你學壞了啊,在貴州可不見你逛青樓."

鄒木嘿嘿直笑:"在貴州我哪敢啊,怕是要被父親打斷腿.長這麼大,我還沒進過青樓呢,正好去看看里面是什麼樣子."

"青樓妓館,非君子之所,我是肯定不會去的."金罍不給面子,直接拒絕.

鄒木解釋說:"伯器想歪了,聚賢樓多藝伎,我等不過是去宴飲而已.這次是常倫常明卿請客,邀我等在聚賢樓文會,所去皆為今科應考舉子,沒有你想的那麼不堪."

"藏汙納垢之地,萬萬去不得!"金罍還是搖頭.

鄒木瞬間無語,心想:你不去就不去嘛,何必言語糟踐我等,還什麼藏汙納垢之地.

王淵問道:"這次請客的常倫是誰?"

鄒木詳細說道:"常倫是山西人,家里世代經商,因此特別有錢.而且,他的曾祖,祖父,父親皆為進士,詩禮傳家,為山西望族.我聽人說啊,常倫也是一個神童,今年還不滿二十歲,自幼受李獻吉(李夢陽),何仲默(何景明)教導,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李獻吉與何仲默的弟子?"金罍突然來了興趣,這兩位都是弘治年間的文壇大家.

鄒木笑著對王淵說:"若虛,你肯定跟這個常倫談得來.他出身邊地,好游俠,談兵劍,有豪士之風,且箭術超群!"

"那我定要去結交一二."王淵笑道.

金罍一直保持沉默,等到把晚餐用盡,突然開口道:"真的只是招藝伎歌舞宴飲?"

鄒木懶得解釋:"我不太清楚,你去了就知道."

……

明代北京城,有"南官北市,東富西貴"的說法.

南城是六部衙門所在,北城的街市比較繁榮,西城多為公侯重臣居所,東城則有無數富商定居.

北城的街市相對平民化,而東城同樣有街市,都是些大型錢莊,當鋪,藥店,酒樓,青樓,綢緞莊等等.


聚賢樓的地址,便在東城之東四牌樓附近,乍聽還以為是個酒樓.

王淵把張赟也叫上,與金罍,鄒木共同前往.四人都是第一次逛青樓,有點像土包子進城,期待當中又帶著一絲靦腆.

甚至,除了考試需要進城之外,王淵還沒在城內認真游覽過.

一路從崇文門逛到東四牌樓,帶給王淵一種奇妙的感覺,終于領略到古代超大城市的氣息.

不算城外居民,弘治初年的北京常住人口統計,就已經超過六十萬人.這又發展了二十年,加上來往客商和無籍游民,正德年間的北京肯定達到百萬人口規模.

反觀貴州城,還不足十萬.

金罍也被震驚了,但受驚原因不同,他感慨道:"想不到天子腳下,也有如此多的違制民居."

王淵笑道:"南京難道就沒有違制建築?"

金罍在南京求學多年,說道:"南京當然也有許多,但北京可是天子所在,禦史們都對此視而不見嗎?"

大明開國之時,對禮制要求非常嚴格,民居的顏色,裝飾,用料都做了詳細規定.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整個社會風氣都變得更加開放和寬松.而北京東城又富商無數,這里的建築各種違制,其規格已經堪比公卿府邸.

特別是山西,江淮商幫的會館,修得那叫一個豪華氣派,放在洪武,永樂兩朝可以直接殺頭.

這種社會風氣改變是全方位的,正德年間的會試文章,也開始變得更加華麗和追求新意.此時還不明顯,在楊廷和當首輔之後,就變得非常快速且大膽了.以至于,嘉靖朝不得不頒布詔令,會試文章務求樸實簡潔,八股寫得越花哨就越被壓制.

眼前這個叫聚賢樓的青樓,同樣修得非常氣派,雕梁畫棟如同顯貴樓宇.

可能是比較高端的原因,並未出現電視劇里的情形,門口沒有老鴇,龜公招攬生意--那場面實在太不風雅.

四人走進堂內,才有茶壺過來問:"相公們可有約好哪位小姐?"

王淵回答說:"常倫常相公請客."

茶壺頓時堆滿笑容,躬身道:"原來是常相公的友人,請上二樓雅閣."

這是一個很大的房間,屋內擺著幾排坐席,已經來了好幾位士子.內里有一道屏風,屏風之後傳來動靜,似乎是某人在擺琴調音.

王淵他們剛剛入內,里邊的士子便起身相應,互報姓名籍貫與中舉時間.

其中比較出彩的,是吳寅和裴繼芳,都跟請客的常倫一樣,屬于山西籍考生.或者說,今天就是山西考生的同鄉聚會,鬼知道鄒木為何獲得常倫邀請.

曆史上,這屆山西進士都混得很差,因為剛剛倒台的劉瑾就是山西人.劉瑾倒台之後,山西進士遭到瘋狂打壓,直至嘉靖大禮議之後才奮起反擊.

等待片刻,一個魁梧少年推門而入,走路虎虎生風,正是今天掏錢請客的常倫.

"路上略有耽擱,被長輩喊去說了幾句,讓諸位朋友久等!"常倫進門便抱拳致歉.

"須罰酒三杯!"眾士子笑道.


常倫的性格非常豪爽,拍胸膛說:"三百杯亦可,今日不醉不歸."

常倫此人屬于文武全才,而且性情豪放剛直.

"哈哈,原來你就是常倫!"王淵大笑.

常倫愣了愣,猛然回憶起來,指著王淵說:"我們在考場見過."

常倫治的也是《禮記》,而且跟鄒木前後座,距離王淵的考棚距離亦不遠.

王淵抱拳道:"在下王淵,字若虛,貴州宣慰司人,正德三年進學,正德五年中舉."

常倫回禮道:"在下常倫,字明卿,山西沁水縣人,弘治十六年進學,正德五年中舉."

王淵每次做自我介紹,都讓對方感到詫異,透露出的信息是:進學第二年科試過關,第三年鄉試中舉,第四年就跑來京城會試.

這一路考來也太順利了吧?

當然,常倫的科舉之路也很順利,五歲在沁水縣被譽為神童,從小得到兩位文壇大佬賞識.十一歲便考上秀才,十八歲山西會試第二名,十九歲就來京城參加會試.

只不過常倫的仕途生涯,比金罍還更糟糕,因為他是山西人且性情剛直.

曆史上,常倫考上進士的第二年,被任命為大理寺評事.

這個職務經常複審重大案件,沒有靠山的剛直之人,是肯定干不長的.因為他們眼睛里揉不得沙子,遇到冤假錯案就想糾正,往往要得罪公卿權貴.

常倫因為無法幫冤屈犯人翻案,心情郁悶之下,經常寫詩諷刺官場腐敗,被不知哪個權貴貶到壽州當判官.

剛開始,常倫在壽州工作還兢兢業業.

直到某禦史巡視江淮,過壽州時跟常倫相遇.二人以前是京中好友,結果相見並不融洽,那人把常倫當下官對待,端起架子全無昔日友誼,氣得常倫直接辭官歸鄉.

雖然後來再次補官,但常倫已經沒有為政的心思,整天喝酒作詩,舞刀弄劍,他寫詩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馬馳千里射百中……座中食客日常滿,浩歌擊築喧高樓."

某日常倫入京,半路逢友大醉.翌日清晨,酒還未醒,便身穿紫紅袍,揮舞雙刀,騎馬渡河.馬見水中影,驚立而起將常倫掀翻,刀刃插入腹中,墜江而亡,年僅三十四歲.

此時的常倫還意氣風發,哪知自己今後混得落魄無比.他文采出眾,武力超群,年少多金,喜歡廣交朋友,對誰都熱情備至,也不因王淵,鄒木和張赟是貴州士子而歧視.

"開席!"

常倫拍著席案大喊.

一位清倌人從後堂走至屏風背面,剛才調琴之人只是她的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