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起大落

第52特混艦隊根本沒能堅持到日落時分,在下午3點左右,就用光了好運氣.

如同之前派防空戰斗機過來一樣,快到3點的時候,第52特混艦隊突然發來了遭到襲擊的電報.

大概是不相信,或者是擔心出錯,負責通信聯絡的參謀軍官沒在第一時間彙報.

耽擱了差不多15分鍾,在3點一刻,收到第52特混艦隊的第二份電報後,通信參謀才向司令官彙報.

其實,也算不上是耽擱.

兩支艦隊相隔數百千米,哪怕提前15分鍾派出戰斗機,至少也要在45分鍾之後才能夠趕到,在遭到梁夏海軍打擊的情況下,就算第52特混艦隊處于最佳狀態,都沒辦法堅持30分鍾,何況還沒有處于最佳狀態.嚴格說,第52特混艦隊在遭到攻擊的時候,戰斗狀態可以說非常糟糕.

此後的戰斗就是最好的證明.

關鍵就是,在敵機襲來之時,在空中巡邏的F-14B總共才12架,而且只有4架處在敵機來襲的方向.

要命的是,即便在2艘"紐蘭"級的飛行甲板上面,僅有聊聊幾架重型戰斗機處于戰備狀態.

這些防空戰斗機所面對的是足足16架"戰-9B".

此外,至少有1架"指-6C"與4架"攻-5CZ"參與了進攻行動,准確說是為前出的護航戰斗機提供支持.

這些敵機全都來自東邊.

還不到5分鍾,該方向的4架F-14B就被擊落.

更加要命的是,在其他方向上的戰斗機趕過來之前,在這邊活動的E-2C與後方失去了聯系.

直到這個時候,第52特混艦隊的指揮官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嚴格的說,主要是襲擊來得太過突然,前後也就幾分鍾,第52特混艦隊的指揮系統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

等到防空戰艦啟動雷達,才發現,在東邊失聯的那架E-2C已被擊落.

此外,來襲的敵機,准確說是前出護航戰斗機的數量不是16架,是24架,其中分成了2個編隊的8架在低空飛行.

這8架"戰-9B"在進入E-2C的搜索范圍之前,在高空飛行的那些戰斗機成功的引開了預警機的視線.

要說的話,這也是艦載預警機的一大缺陷.

受搭載平台的限制,主要是載機太小,無法配備性能先進的數據處理設備,也就是常說的機載計算機,像E-2C這類小型預警機很難照顧到各方面,因此在作戰使用上往往都得跟其他平台協作.

相對而言,艦載預警機的獨立作戰能力都非常有限.

說得直接一點,當E-2C需要依靠雷達監視那些在高空快速逼近的敵機時,就很難關注其他方向.

結果就是,這8架"戰-9B"在沒有被發現的情況下逼近了E-2C.

以當時的情況,有理由相信,擊落4架F-14B的也是這些從低空逼近的戰斗機.

雖然F-14B在被擊落之前就已經向高空的敵機開火,但是在被擊落後,其發射的"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因為失去中段引導,根本沒有進入到末端自主攻擊階段,也就沒能對來襲敵機構成威脅.

當然,在預警機完蛋後,第52特混艦隊的外圍防空網已被洞穿.

此後趕到的8架F-14B,都是在沒有太大懸念的情況下,被敵機擊落.

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在敵機後面有預警機與電子攻擊機,不但能及時發現逼近的紐蘭戰斗機,還能夠對紐蘭戰斗機進行壓制干擾,削弱火控雷達的探測性能,確保己方戰斗機能夠搶先發起攻擊.


等到在航母上待命的戰斗機緊急升空,敵機已經逼近第52特混艦隊.

在此之前,敵機已經找准了方向.

不要忘了,在外圍的預警機被擊落後,第52特混艦隊就進入了戰斗狀態,讓防空戰艦啟動雷達.

也就是說,就算"攻-5CZ"沒有截獲"紐蘭"號發出的電報,也肯定截獲了防空戰艦發出的電磁信號.

只要朝著防空戰艦飛行,就肯定沒錯.

其實,編在第52特混艦隊里的3艘"提康"級巡洋艦,全都在航母附近,其中1艘就在兩艘航母的東邊.

當時,也就是這艘巡洋艦首先啟動了雷達.

也就是在進入防空戰艦,准確的說是"標准2"防空導彈的有效射程之前,那些突前的戰斗機才轉向飛走.

顯然,在電子攻擊機的支持之下,戰斗機能夠很輕松的避開防空戰艦.

不過,這也意味著,攻擊將接踵而至.

讓斯塔克略感意外的是,首先發起攻擊的,並不是梁夏空軍的轟炸機,也不是隸屬于岸基航空兵的巡邏機.

從第52特混艦隊發來的戰報看,發起攻擊的是艦載航空兵.

道理也很簡單,在遭到攻擊之前,防空巡洋艦並沒發現攻擊機群,也沒探測到從高空射來的反艦導彈.

關鍵,攻擊防空巡洋艦的是輕型反艦導彈!

差不多3點25分左右,空戰開始之後不到15分鍾,位于最東邊,擔任防空哨艦的"邦克"號巡洋艦遭到攻擊.

因為遭到電子攻擊機的壓制,加上反艦導彈是在貼海高度上飛行,所以在距離巡洋艦不到40千米的時候,才被雷達探測到.

這個距離,實在太近了!

哪怕全都是亞音速輕型反艦導彈,可是40千米的距離,再加上蛇型機動,也能在大約150秒內飛完.

僅僅2分半鍾!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邦克"號最多能用遠程防空導彈攔截一次,然後就將進入到近程防空作戰階段.

要命的是,"邦克"號是防空巡洋艦,沒配備近程防空導彈!

雖然在去年的時候,該艦借助第一次大修,把前後兩部Mk-26型雙臂導彈發射器換成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大幅度提高了導彈的搭載數量與多目標交戰能力,但是其近程防空火力,依然十分的羸弱.

主要就是,Mk41還無法裝載"海麻雀"進程防空導彈.

不是說裝不下,而是在紐蘭海軍看來,這麼做太過浪費.

其實,紐蘭海軍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也在想辦法解決.這就是,在"海麻雀"的基礎之上,發展一種性能更加先進的中程防空導彈,不但能夠用Mk-41裝載,而且能在一具發射管里面裝填4枚導彈.辦法很簡單,主要是采用折疊彈翼縮小裝填空間,以及使用雙推力火箭發動機來提高射程.

要說的話,這也是在向梁夏海軍學習.

在大戰爆發前,梁夏海軍已經接受了一批新式中程防空導彈,而且用來裝備了包括巡洋艦在內的主力戰艦.這種新式防空導彈就是采用的一坑四彈設計,只是其性能指標超過了一般中程導彈的上限,比如最大射程達到了60千米,跟上一代遠程防空導彈差不多,具有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

可惜的是,紐蘭海軍投資研制的新式中程防空導彈,還處于概念論證階段.

正是如此,在"提康"級防空巡洋艦上就沒有中程防空導彈.


針對這個問題,紐蘭海軍采用編隊戰術來彌補.

簡單的說,就是用其他戰艦,比如用通用驅逐艦為防空巡洋艦提供近距離防空掩護,從而讓防空巡洋艦能夠專心于遠程防空作戰.

為此,在防空巡洋艦的附近,通常都有1艘驅逐艦.

只是,這次是例外.

"邦克"號在執行突前警戒任務,主要就是配合預警機,而且航母戰斗群就在其後方大約50千米處.

也就是說,在"邦克"號附近沒有驅逐艦.

離得最近的2艘驅逐艦,分別在"紐蘭"號與"小鷹"號的附近,配合另外2艘防空巡洋艦作戰.

其實,第51特混艦隊的驅逐艦本來就不夠用.

不要忘了,掩護運輸船隊撤退的那4艘"基德"級就來自夕落洋艦隊,而且之前編在第51特混艦隊里面!

受此影響,第51特混艦隊只剩下了4艘"斯普"級驅逐艦.

除掉留下來掩護航母的2艘,另外2艘分別在航線的左前方與右前方,負責驅離埋伏在航線附近的敵潛艇.

其實,這才是驅逐艦的本質工作.

總而言之,"邦克"號在發射了30多枚"標准2"之後,就只能依靠安裝在前煙囪兩側的2門"密集陣"近防炮對付來襲的反艦導彈.

當然,還有前後兩門5英寸艦炮.

至于結果,自然是不用多說.

雖然在戰斗里明確提到,"邦克"號戰斗到了最後一刻,哪怕在被雨點般的反艦導彈淹沒的時候,主炮與近防炮都還在朝來襲的導彈開火,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最終依然沒能避免戰沉的結果.

也就在3點半左右,"邦克"號在大爆炸當中沉沒.

按照第52特混艦隊發來的戰報,襲擊"邦克"號的是1支艦攻大隊,至少24架重型艦載攻擊機.

按照每架掛在4枚反艦導彈計算,那是足足96枚!

顯然,就算加上一艘驅逐艦,也頂不住這麼多反艦導彈.

當然,戰斗並沒有結束.

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擁有3艘航母,如果1艘航母出動一支重型艦載攻擊機大隊,就還有2支機群.

這顯然不需要猜測.

在3點35分左右,位于編隊北面的"小鷹"號航母戰斗群首先遭到攻擊.

與"邦克"號的遭遇幾乎是如出一轍,在護航戰斗機的掩護之下,一支重型艦載攻擊機大隊突擊了"小鷹"號航母.

關鍵就是,這些攻擊機依然是在超低空投射的導彈,沒有給防空巡洋艦開火的機會.

不同的是,攻擊機群沒有在護航戰艦身上浪費彈藥.

近百枚反艦導彈全都射向了航母!

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很簡單.


"小鷹"號在遭到襲擊之前,也已經進入戰斗狀態,包括使用搭載的對空警戒雷達搜尋來襲敵機.

要說的話,這也是"紐蘭"級存在的一大問題.

因為沒有獲得所需撥款,所以一直到大戰爆發,3艘"紐蘭"級都沒有能夠對通信指揮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結果就是,"紐蘭"級跟護航戰艦的協同作戰能力一直存在問題.

比如在進入到防空作戰階段之後,"紐蘭"級沒辦法利用護航戰艦的協助,只能使用自己的雷達搜尋敵機.

那麼,就很有可能在戰斗中暴露行蹤!

不要忘了,梁夏艦隊的攻擊機獲得了電子攻擊機的支持,也就知道在防空戰艦的後面有沒有航母.

這輪攻擊,可以說是相當的干脆利落.

雖然掩護"小鷹"號的巡洋艦與驅逐艦擊落了差不多40枚反艦導彈,提供近距離貼身掩護的護衛艦還在最後關頭,替航母擋下近10枚反艦導彈,但是到最後,依然有10多枚反艦導彈擊中"小鷹"號.

其實,這是一個相對保守的估計數字.

主要就是,很多反艦導彈在同一時間到達,就算在附近的戰艦上旁觀,也沒法看清楚到底有多少枚反艦導彈擊中了航母.

唯一能肯定的,"小鷹"號已經遭到重創,還喪失了戰斗力.

至于能否航行,還需要更詳細的報告.

幾乎就在"小鷹"號遭到攻擊的同時,最多晚了2分鍾,"紐蘭"號也遭到梁夏攻擊機群的襲擊.

攻擊戰術仍然如故.

一個由24架"攻-5"組成的機群在防空巡洋艦的攔截范圍之外,向"紐蘭"號發起了攻擊.

當然,發揮關鍵作用的依然是那些在遠處徘徊的電子攻擊機.

至于結果,也沒有什麼懸念.

按照第52特混艦隊在3點45分發來的戰報,"紐蘭"號被多枚反艦導彈擊中,已經喪失了作戰能力,而且航速降低到20節以內,最終很有可能會降低到14節,也就是僅2套推進系統能正常工作.能否把航速提高到20節以上,還得看損管搶修結果,能否修複受損的動力系統.

如果動力系統與推進系統都出了問題,差不多是宣判了"紐蘭"號的死刑.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沒辦法把航速提起來,那麼第52特混艦隊的指揮官就得考慮放棄這艘航母,以保全航母上的官兵.畢竟沒辦法迅速撤離,也就意味著肯定會在幾個小時之後再次遭到攻擊.

此外,"小鷹"號的情況更糟糕.

當時,"小鷹"號已經停了下來,進水量超過了1萬噸,而且一直在增加.雖然該艦的官兵還沒放棄,艦長沒下達棄艦命令,但是除非發生了奇跡,比如讓動力系統重新工作,不然該艦肯定會完蛋.

只是依靠幾台備用的發電機,哪怕能夠控制住進水,也無法推動航母離開交戰海域.

該艦官兵,特別是艦長,只是還沒認識到,他們的努力已經毫無意義.

其實,對斯塔克來說也一樣.

雖然只損失了4艘戰艦,其他戰艦均毫發無損,但是2艘航母完蛋後,第52特混艦隊已經名存實亡.

失去了第52特混艦隊,等于失去了奪回霍瓦依群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