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

孟津,古稱盟津,位于洛陽東北方向,是當年周武王召集各方諸侯歃血為盟的地方,位于河水之畔,是一處小渡口.

此地地形多山丘,有老人將這一帶的地勢概括為'三山六陵一分川’,而孟津就卡在這一分川的地方,自河內往洛陽唯有這里可走.

孟津原本的守將叫周勇,本是徐榮部下將領,後因功被提拔為校尉,諸侯叛亂,孟津的位置自然不會被人忽視,只是孟津只是小關,在徐榮的推薦下,周勇便來此駐守.

"末將參見右將軍!"孟津城外,見到陳默的調令之後,周勇方才開城,放陳默進去.

"周將軍不必多禮."陳默點點頭,揮手示意道:"今後這孟津便由在下掌管,這是周將軍調令."

周勇接過調令,確定無誤之後,對著陳默一禮道:"末將這便整點兵馬趕往成皋."

"慢走!"陳默點頭笑道,對于周勇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陳默是欣賞的,雖然跟徐榮接觸不多,但從他先敗曹操,再敗孫堅,後來更是配合呂布將聯軍打的不能渡河來看,這是個有大本事的人.

待周勇離開之後,陳默開始重新布置孟津防禦,若有細心一些的來看,會發現陳默設置的防禦,更多的是防向洛陽方向,同時,陳默還在河邊修整渡口,將渡口加寬,如今既然已經入主孟津,他可以隨時乘船渡河,自河內退回河東,若水流不急的話,還可逆流而上,直抵河東.

總之,如今對陳默來說,已經是處于隨時可以脫離董卓的狀態,下一步,就該跟諸侯取得聯絡了.

洛陽方面,董卓用了陳默之計,將呂布徐榮調回,放棄滎陽,敖倉,命徐榮鎮守虎牢,呂布則率軍回洛陽,董卓更是親自領兵,前去迎戰袁術.

不過讓陳默無語的是,董卓這邊已經撤兵,袁紹卻遲遲不肯渡河,眼看著時間已經到了八月,天氣開始轉涼,再這麼下去,大谷關的戰事可能都要打完了.

"主公,您找我?"余昇來到大廳,對著陳默一禮道.

"嗯."陳默想了想,將一封書信遞給余昇道:"我要你去一趟酸棗,為我送一封書信給曹操,他你是認得的."

余昇乃是當初西園八校時候就跟在陳默身邊的,自然認得曹操.

余昇有些疑惑的接過書信,也沒多問,只是躬身一禮,轉身離去.

看著余昇離開的方向,陳默揉了揉太陽穴,回河東之前,他需要將自己的名聲給洗一洗,否則等董卓撤回關中之後,自己恐怕要成為諸侯首要的攻擊目標,這可不行,他更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來發展.

不管董卓有什麼苦衷,一旦退回長安,對陳默來說,他就成了董卓的橋頭堡了,冀州,幽州都能來打他,反倒是防備董卓,更容易一些,而且一旦退守長安,對董卓來說,很有可能就是盛極而衰的征兆,畢竟董卓已經老了,董卓若有什麼意外,西涼軍中可沒人能替代董卓,陳默不冒這個險.

……

酸棗,諸侯大營.

經曆上次被呂布偷襲,殺了王匡之事以後,諸侯的大營經過重新布置,相互之間更緊密了一些.

曹操滿身酒氣,有些疲憊的從袁紹大營中出來,自上次被呂布和徐榮虐了一遍之後,袁紹顯然是要等到冬天河水結冰之後再渡河,如今諸侯整日醉生夢死的,也不知道這場仗,什麼時候才能開始?

相比而言,那袁術倒是果斷許多,聽說已經攻破了大谷關,曹操覺得這個時候,董卓肯定會集結兵力去跟袁術作戰,正是他們的機會,想要勸袁紹趁機出兵,誰知卻跟一群人喝了一天的酒.

摸了摸肚子上的贅肉,曹操有些無奈,再這麼下去,自己會不會也變得跟這些人一樣?


"孟德!"剛剛回到大營,便見夏侯惇迎上來.

"來的正好,為我備些清水."曹操看著夏侯惇笑道.

"這個不急,今日有人過來,說是下軍校尉部麾下軍司馬余昇,想要見你,從洛陽來的."夏侯惇看著曹操皺眉道:"此人你可識得?"

"余昇?有些印象."曹操有些暈,一時沒反應過來,一邊走一邊喃喃念著這個名字,走了幾步,突然頓住,讓一直跟在他身後的夏侯惇差點一頭撞上去.

"下軍校尉?"曹操扭頭,看向夏侯惇:"余昇?"

"正是此人,你認得?"夏侯惇點點頭.

"此人乃陳默麾下將領,頗得陳默信賴,他可有說來此為何?"

"送信,但我要他將信拿來,他卻不肯,非要見你."夏侯惇皺眉道.

曹操來回踱了幾步,詢問道:"此事可還有旁人知曉?"

"這倒沒有."夏侯惇搖了搖頭道:"陳默此時送信過來……"

"不知道,我那小兄弟的心思,可滑著呢,不過此時應該與戰事有關,我去清醒清醒,你帶他來見我."曹操說完,徑直去往自己營帳,用冷水洗了一把臉,頓時感覺清醒了許多.

不一會兒,夏侯惇帶著余昇進來.

"末將余昇,參見將軍."余昇對著曹操肅容一禮道.

"你我也算舊識,我與你家將軍也算至交,不過如今卻是各為其主,不知他此時讓你來此,所為何事?"曹操坐在胡床上,看著余昇笑問道.

"末將不知,主公只命末將將書信送來給將軍."余昇從懷中將陳默寫的竹簡取出,遞給一旁的夏侯惇,讓夏侯惇交給曹操.

"不錯."曹操有些欣賞的看了余昇一眼,這余昇他也知道,平日里沉默寡言,埋頭做事,如今看來,也知道不該問的不亂問,是個不錯的手下.

陳默這個時候送書信過來,曹操倒是有些好奇,自己這小兄弟莫不是剛收拾了袁術,現在把主意打到自己頭上了?當下展開竹簡看起來.

孟德吾兄:

昔日上東門一別,至今已有年余,弟甚思念……

數百字,有一大半是在回憶往日在洛陽無憂無慮的歲月,只有最後幾句點到了重點,如今董卓已經撤掉敖倉,滎陽兵馬,只留徐榮于成皋駐守,以弟愚見,盟主當速發兵占據二城,則進可攻退可守,已立于不敗之地,弟會設法謀得一處關城,以迎大軍.

曹操放下竹簡,揉了揉太陽穴,看著余昇笑道:"我那賢弟可有其他交代?"

"未曾有."余昇搖了搖頭道.


"回去告訴他,我已知曉,至于能成與否,無法保證!"曹操笑道:"如今天色已晚,在此休息一夜,明日再走不遲."

"末將有軍令在身,信既已送到,不便久留,以免將軍難做,就此告辭."余昇搖了搖頭,起身道.

曹操聞言,點了點頭,示意侍衛將余昇送出大營.

"孟德,信中寫了什麼?"夏侯惇看向曹操,好奇道.

"我那賢弟,想要倒戈."曹操坐在胡床之上,搖了搖頭道:"去將志才請來,有事與他商議."

"好."夏侯惇點了點頭,轉身離去,不一會兒,便將戲志才帶來.

"深夜還將先生喚來,實在慚愧."曹操看著戲志才笑道.

"主公將我喚來,必有要事."戲志才坐下來,看著曹操微笑道.

"也不算."曹操將竹簡遞給戲志才,待他看過之後方才道:"你說,我這賢弟想要洗脫名聲,如今可還來得及?"

戲志才將竹簡收起,聞言微笑著反問道:"主公可曾聽聞,那陳將軍自投董卓以來,可有做過何惡事?"

"這倒沒有,甚至還曾仗義執言,救了袁公一家性命,雖說最終還是死于非命,但此事上,為他挽回了不少名聲."曹操笑道.

"在下可以肯定,此事乃這位陳將軍傳出,一來是逼兩位袁將軍下決心,二來也是為自己正名."戲志才放下竹簡搖頭道:"其實主公若是仔細些,會發現陳默這一年多來在洛陽做的事情,中原很快便會知曉,比如平河東亂賊,數次仗義執言,被董卓排斥,群臣不解之下,卻一直為朝廷兢兢業業不曾有半點抱怨,此外,前不久,洛陽士人似乎也在為陳默張目,雖然只有一段時間,但事實上,陳默在中原其實並無惡名."

曹操也反應過來:"那小子一直在為今日造勢?"

若非如此,怎麼他那邊有個風吹草動,中原這邊便立刻傳開?

這麼一想,很多事情就說得通了,為何作為陳默老師的臧洪從來不說陳默半分不好,陳家也似乎從未擔憂過陳默.

當時陳登離開時,恐怕已經跟陳默有了什麼約定.

"不止如此!"戲志才指了指桌上的竹簡笑道:"若不出意外,這只是開始,之後定然會有更多的好消息傳來."

"他早就料到有今日!?"一旁的夏侯惇有些吃驚道.

"那倒未必,恐怕是兩邊都有准備,若是此戰董卓勝,恐怕我等是見不到這封信的."曹操搖頭笑道:"志才,你說這個忙,我是幫還是不幫."

"幫吧,陳默如今居于河東,與主公暫時無沖突,反而能為盟友."戲志才笑道:"而且就算沒有主公,莫忘了臧子源還愛此處."

"也罷,他欠我一頓!"曹操點點頭,接過竹簡笑道:"下次定要讓他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