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一想到這般差距



李承乾在回辰都後,自是作為太子監起了國來.

出征前,皇帝也有召見夭夭,原本應該是單獨召見的,只不過,後面夭夭把李承乾也拉來了.

問夭夭對此次戰事的看法,因為皇帝知道,衛國公在教夭夭兵法的時候,也曾有過相關討論.

然後夭夭也是直言不諱了,要打贏高句麗,必須要解決糧草供應不足的缺陷,而且最好要有打持久戰的准備.

當然,其實這些都不過是老生常談了.

皇帝為了准備這一次出征,麾下不乏前朝多次在遼東折戟,因而經驗十分豐富的人.

事實上……

皇帝問夭夭對此次戰事的看法,也不過是循例問一下.

他真正感慨的其實是,夭夭盡得衛國公的真傳,卻沒法出征.

又看了一眼太子,也罷,前朝都還沒有做到的事,就由他來完成吧.

其余大軍包括水路四萬,陸路六萬人,已經先他一步出發,這一次預計動用到的所有軍隊的人數,包括後勤.

應該會超過五十萬人,當然,真正作戰的,可能也就不過十五萬.

因為一路上,他們還會征募一些臨時以及靠近邊境,熟悉環境的士兵一起協同作戰.

其實這一戰,在上一年,便已經早就開始准備,甚至,還派出大將潛入高句麗境內,把里面的城池情況,底細都摸了一遍,甚至,回來的時候那百來號人還差點被堵死,險些回不來.

最後,跟李承乾說了一句,"乾兒,你在辰都要好好監國."

李承乾也是回他道:"兒臣遵命."

如此……

皇帝這才出發了.

五月中旬出發,六月到達洛州,到了洛州以後,皇帝還特意去看了看新建成的乾陽殿.

不過,他卻沒有進去.

反而是對臣下說,等他在遼東打完了勝仗回來再進去看也不遲.

由五月出發,九月初便突然出現在高句麗守軍的眼前.

可說實話,這行軍速度還是慢了,若不是路上因為連續的大雨而導致道路太過于泥濘而耽擱了一些時日.

皇帝甚至能讓高句麗來不及把地里的糧食都收起來.

可沒有辦法,此次真的就是天不助北辰.

因為剛剛收割完糧食,自然,高句麗這邊的眾多城池,也是糧草充足.

但說歸說,雖然這一次出征,有點被天時所拖累了.

然而……

因為他選擇的不是初春或者夏季用兵,而對方都以為他會在初春用兵.

這倒是讓高句麗此時境內所有城池,都處于一個完全沒有守備,或者說警惕性不高的狀態.

皇帝也是很快便把握住這個機會,殺了高句麗一個措手不及.

蓋牟城,遼東城,以及南邊的卑沙城等,很快不費吹灰之力,便直接拿下.

不過……

這些城池其實即便就是硬打,也不見得難度有多高便是了.

高句麗為什麼難打.


並非是難在這里,高句麗真正難的地方其實是在安市這個地方.

安市這個地方,是高句麗幾乎是最後的一道防線,就有點類似于中原的蜀道出口的這麼一座城池,而且易守難攻.

你當然也可以派兵越過它.

可問題是……

古代用兵,從來都是一個個城池拔下去的,但凡是己方占據著優勢,就更沒有必要使用這樣冒險的方法.

更別說,若是直接派兵越過去,很容易就會被對方從安市城出來的守軍切斷後面的糧道.

安市城地勢險要,士兵裝備什麼的也很精良,再加上守將,又並非一般人.

這顯然是一個懂得如何領兵打仗的,于是……

當把外圍不那麼重要的城池都掃蕩了一圈而且占領下來過後.

此時……

北辰軍的劣勢已經體現出來了.

是的!

這一次出征所帶的人數實在是太少了,之前就算打下了不少的城池,然而,卻也沒有足夠多的士兵來鎮守.

只要安市城一天他們還攻不下,他們就要一天被耗在這里.

在沒有辦法之下,皇帝只好采取了最耿直,最直接的辦法.

安市城既然地勢險要,非要拿下來不可,那就指揮部隊高築土山,逐漸逼近安市城的東南角,而且用然後足足花了差不多有兩個月,眼見土山就要築成,期間,皇帝也不止一次後悔,這一次出來竟然沒有把夭夭之前開演唱會的鋁合金架子給帶上,若是能把鋁合金架子帶上,說不定,他們甚至都不用如此麻煩,然而……

就在土山即將築成,眼看安市城就要陷落的時候,北辰軍中卻是出事了,土山一日垮下來,把城牆壓垮,然而負責守衛的將領卻私離職守,山上無人指揮,結果,這就被安市城內的守軍找到了喘息之機.高句麗士兵立即從城牆缺口沖出來,占領土山,挖出長壕守備著.北辰這邊之後數次沖上土山,都沒能把土山打下來,皇帝眼見這麼好的機會白丟了,而且此時他們已經圍攻安市城快有三個月,心里也是非常惱火,當場就把那私離職守的給殺了.

又因為冬天的到來,氣溫驟降,怕是只能等到明年開春再打.

但若是如此……

即便因為這一次前面屬于突襲,連帶著搶了不少剛剛新收的糧食,所以還糧食暫時還算是充足,然而……數十萬大軍,即便熬過了這個冬天,到了明年開春,他們一樣會面臨糧食不夠的問題.

他還是大意了.

其中一位行軍總管上來也是准備以死謝罪,因為若不是他大意了,也不會導致如今這樣的情況.

沒辦法,他們此時也只能是等了.

天寒地凍,萬幸的是,糧食什麼的,柴火什麼的,也都還算是充足.

但相比起高句麗的士兵,北辰的士兵,還是因為無法適應這樣的寒冷,而倒下了不少.

原本,若是土山沒有出問題,他們此時說不定已經在高句麗的都城平壤,喝著美酒,享受著美女.

然而此時……

有大臣建議現在就撤兵.

但外面草枯水凍,出去了,說不定死得更快.

終究在第二年初春,皇帝這才不得不退兵.

而還沒有回到辰都,只去到定州,此時甚至尚離洛州還有差不多八九百里之遙,皇帝便病倒了.

大概是在想,出發之前,還那麼地意氣風發.

一想到這般差距……

他便後悔了.

"若魏琳還在,朕也不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