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下) 第二部 第二百十五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


鄭森那里知曉董志甯可不止是在為他弟弟一人辯護。依照中華帝國的律法任何一樁刑事案件都必須要有訟師為被告做辯護。就算是此次的刺殺皇室一案也不例外。可正如鄭森所對其弟弟的看法一樣,在許多人看來這都是一樁毫無懸念,不需要做任何辯護的案件。甚至在有些人看來為殺人犯、叛國者辯護的訟師就是在助紂為虐。這一點身為帝國資深訟師的董志甯可謂是深有感觸。當年的神策門一案以及後來的劉富春一案讓他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書生成為了名滿中原的大訟師。其中劉富春一案的勝訴以及那十萬元的官方賠款,更是讓不少百姓將董志甯奉若為百姓討公道、斗貪官的俠義之士。然而這一次董志甯在接手刺殺皇室案後,社會輿論對他的評價卻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些許變化。有人譏諷他嘩眾取寵,有人責難他為虎作倀,亦有人揣測他

不過面對來自社會輿論的質疑與不解,董志甯本人倒是顯得心平氣和。事實上他從不覺得自己是什麼“俠士”、“青天”,也不認為自己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播弄是非之徒。在董志甯看來既然朝廷的律法規定了每個人都享有受辯護的權利,那他所從事的職業便與朝廷的司法官員一樣不分貴賤。刺殺皇室一案的被告無論有罪無罪,罪重罪輕也都理應擁有訟師為其辯護。因為這是朝廷召告天下定下的司法程序,而他董志甯就是執行這一程序的人。正是這種神聖的使命感讓董志甯和另外四個訟師聯手接下了這樁看似毫無爭議的案件。

卻說那日董志甯在南安王府詳細調查了一番田川次郎的身世背景。第二天他便馬不停蹄地來到了督察司衙門調閱刺殺皇室一案的詳細卷宗。由于從五月督察司提起公訴到八月大理寺開庭審理中間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而董志甯等人接手此案時卻已是六月中旬了。因此對于一干訟師來說目前最為稀缺的莫過于時間。雖然在接手此案之前董志甯等人一直都在密切關注著案件的調查進展。他們的手頭上也掌握了一些資料。但光憑這些資料是遠遠不夠打這場官司。因此存放在督察司的卷宗便顯得尤為重要。畢竟從皇夫遇刺身亡到督察司對嫌疑人提起公訴,中間整整隔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期間聯合調查組有足夠的時間對整樁案件進行地毯似地調查。因而此刻沒有哪兒一塊地方能比督察司所掌握的資料更為充分。

相比去當事人家里調查情況,來督察司調閱卷宗可就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須知董志甯一無官職,二無爵位,只是一介小小的訟師。若非其手中持有司法院發的文書,恐怕連督察司的大門都進不了,更別說調閱卷宗了。此外訟師自古以來都被官府衙門視為挑詞架訟的惡棍,是曆代王朝嚴厲打擊的對象。《唐律•;斗訟》中就規定:“諸為人作辭蝶,加增其狀,不如所告者,笞五十。若加增罪重,減誣告一等。”到了宋代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衙門結案之前,幾乎必先嚴辦訟師。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權力具有至上性。統治者與官方是向來不承認權力與權利之間有沖突、有矛盾,而是將權力意識完全取代了權利意識。在這種絕對服從的背景下統治者向人們灌輸的是“非訟、無訟”的意識。官方即不會承認現實中為權力與權利之間進行職業說理的訟師的合法地位,更不可能產生專門為解決這種矛盾提供平台的精湛的法律程序。

雖然而今的中華朝正在努力擺脫以前的頑疾,構建解決司法上權力與權利之間矛盾的法律程序,也早已給予了訟師合法的地位。但在傳統思維意識的影響下,官僚們在下意識里依舊會視訟師為品質低下的刁民。言談舉止之間輕蔑之情溢于言表。而董志甯亦受儒家德禮之治思想的影響,對于督察司官員所表現出的傲慢與不屑也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

不過望著眼前薄薄幾本少得可憐的卷宗,饒是董志甯涵養再好,此刻也忍不住面露溫色地向掌管資料的官員開口質疑道:“這位官爺,刺殺皇室一案卷宗難道只有這些嗎?”

“董先生,您手持衙門的文書。我等怎敢怠慢啊。您瞧,這供詞、尸檢、目擊證詞,整個一套可全齊了。”那官員陰陽怪氣地將那幾本卷宗當著董志甯等人的面一一攤開道。

正如那官員所言,眼前的這些卷宗乍一看起來確實類別完整。但董志甯等人心知這只是一些綱要罷了。比之他們自己所掌握的資料恐怕還要簡略一些。眼見對方存心刁難自己一旁與董志甯一同前來的另一位訟師何夢吉當下便將白扇一展冷言相對道:“哦,原來督察院查了半年就搞出了這麼幾片紙啊。”

給何夢吉如此一激,剛才還旨高氣昂的官員臉上當下就掛不住了。卻見他瞪大了眼睛嚷嚷道:“大膽!小小刁民竟敢如此詆毀衙門。”

“大人這麼說,可就冤煞小民咯。您瞧,這桌上擺的冊子不過十來本,每本看上去不過百來頁厚。而大人您自己剛才也說全套都在這兒了,不是嗎?”何夢吉搖著紙扇悠然自得的反問道。


“哼,好一張捏詞辨飾的厲嘴。”有些詞窮的官員冷笑一聲道:“衙門所存的卷宗確實不止這些。不過那都是屬于衙門的密件。爾等小民就算有司法院的文書恐怕也沒有這個資格查閱。”

“那就請官爺拿出清單,讓我等核對。若是密件的我等絕對不向衙門所要,若是普通卷宗還請衙門借我等一閱。”董志甯心平氣和的建議道。

一聽董志甯要求看清單,那官員跟著便耍起無賴道:“要清單可以,不過得明天來。今天管事的出去辦公務了。不在!”

“明日?要是我們明日來衙門他再有事。又當如何?難道一張小小的清單還非得經過管事的同意我等才能查閱嗎?”何夢吉不服氣的責問道。

“沒錯。你們明天再來吧。”那官員說著便粗魯地將面前的卷宗一股腦兒地都收了起來。眼見對方如此蠻橫年紀稍輕的何夢吉當即就要上前阻攔。卻不想身後突然傳來了一個嚴肅的聲音道:“出什麼事了?何人在此喧嘩啊?”

“回符大人,這兩個訟師來查閱卷宗。下官按規定給他們拿來了卷宗。他們卻在此橫加刁難,妨礙下官等做事。”那官員趕忙歉身向剛剛走進門的符曉秦告狀道。

一聽對方是訟師,站在符曉秦身後的另一位檢察官傅以漸立刻就露出了厭惡的神色。可正當他想開口叫人轟走董志甯等人之時,卻見符曉秦客氣地上前拱手道:“董先生好久不見了。”

“董志甯見過符專員。”董志甯一見來者是符曉秦當即恭敬的行禮道。

“董先生不必多禮。本官已不是廉正專員了,目前出任督察司檢察長。聽說董先生你這次接下了行刺皇室一案。可是來此查閱卷宗的?”符曉秦和善的詢問道。依照帝國廉正司的規定廉正專員的任期為十年。符曉秦于去年滿任期,被調到了督察司出任檢察長。雖然沒有了原先在廉正司中所掌握的種種特權,但將近十年的廉正專員生涯還是讓符曉秦博得了比同屆官僚更高的品級與待遇。此次又恰逢督察司與廉正司聯合調查刺殺皇室一案。廉正司出身的符檢察長便順理成章地被指派負責這次的案件。眼看開庭日期日漸臨近,符曉秦今日特地帶人前來調閱一些資料。卻不想竟會在此遇見董志甯。

其實符曉秦與董志甯也並沒什麼交情。兩人只在劉富春一案上有過幾面之緣。不過這點交情對董志甯來說已經足夠了。卻見他當即取出了懷里的文書遞給符曉秦道:“是的,大人。在下受命為刺殺皇室一案五十七名被告人做辯護。今日特來督察司衙門查閱相關卷宗。這是司法院開的文書,請大人驗證。”


“恩。”符曉秦接過文書看了一遍後,回頭向那負責資料管理的官員質問道:“董先生既有司法院的文書,為何不給他查閱卷宗?”

“回大人,下官把卷宗給他們了。只不過這兩位先生嫌給的資料太少,不肯罷休,嚷嚷著要看衙門里的密件。”那官員見董志甯認識檢察長,口氣立即軟了不少。

見此情形,一旁的何夢吉趕忙上前向符曉秦解釋道:“大人,我等並非無理取鬧之輩。只不過這位大人取來的卷宗實在是少得可憐。我等請其取來清單進行核對。卻又遭到推搪,無奈之下我等才與這位大人起了爭執。還請大人您明鑒。”

“有這事?清單呢?拿清單出來。”符曉秦聽罷回頭命令道。

耳聽符曉秦如此下令,管理資料的官員立刻露出了為難之色。原來他先前得到了上頭的暗示,要其故意為難一下董志甯等人。卻不想橫空冒出來個符大人偏偏與這個“董訟棍”還有那麼點交情。這下可難煞了他這個尋常小吏。若是現在去拿清單,事情勢必會穿幫,自己難免會受到處罰。若是不去拿,那符檢察長當場就會要自己好看。想到這里,他不由地暗自朝傅以漸使了個眼色。希望對方能給他一個提示,告訴他該怎麼做。然而,傅以漸卻像是什麼都沒看見似的理都不理他。正當他左右為難之際,董志甯卻極為識相地給了他一個台階下道:“大人,刺殺皇室一案資料繁多,恐怕一、兩日也看不完。我等今天還是先借一部分閱覽好了。”

“也好。如果有什麼需要的話,董先生盡管來督察院查好了。畢竟我等都是為辦好這樁案子。”符曉秦順勢答應道。

眼看不用立即去取清單,那管理資料的官員感激地望了董志甯一眼,隨即如釋重負的應和道:“董先生需要什麼資料盡管吩咐,下官盡量為您查找。”

“那就有勞大人您了。”董志甯恭順地作了個揖道。

眼見一場干戈化為玉帛,符曉秦滿意地點了點頭道:“本官還有公務在身,不便相陪。董先生你請自便吧。”


“大人您走好。”董志甯與何夢吉雙雙行禮恭送符曉秦道。

“督察司的資料不便外帶,還請兩位多多見諒。”緊跟在符曉秦身後的傅以漸卻向兩人嚴肅地提醒了一句道。

董志甯聽罷抬頭望了望傅以漸,隨即順從地高聲應道:“遵命大人。”

傅以漸見狀冷哼了一聲便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卻見他一出大門便三步並做兩步地跟上符曉秦低聲進言道:“大人,讓董志甯查閱我們的資料恐有不便吧。”

“怎麼?傅大人認為不應該讓董志甯接觸司里的卷宗嗎?”符曉秦漫不經心的隨口問道。

“這倒不是。正如大人您所言,那董志甯有司法院的文書,我等當然不能拒絕他。但在資料的甄選上還是可以下些工夫的。”傅以漸小心翼翼的暗示道。

可符曉秦卻不為所動地直接點穿道:“所以你們剛才故意讓人存心刁難董志甯等人?”

“回大人。屬下等這麼做也是為了朝廷著想。那董志甯是個人盡皆知的‘訟棍’。其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詞的本事堪比戰國的鄧析。劉富春一案,他更是仗其辯術超群,訛了朝廷十萬銀圓。這次他又冒天下之大不惟為刺殺賢親王殿下的凶手辯護。萬一我們手上所掌握的證據落到他手里,不知這‘訟棍’到時候又會搬弄出什麼是非來。屬下等以為對此善于顛倒是非之徒朝廷萬不可大意為之啊。”傅以漸苦口婆心地解釋道。

“你們是怕萬一在大理寺輸了官司給他面子上掛不住吧。”符曉秦突然停下腳步回頭問道。此時兩人已經走到了庭院的深處。眼看四下里無人傅以漸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只是站在原地朝符曉秦做了個揖道:“請大人明察。”

“明察什麼?明察你們利用職權在背後給人使絆子嗎?”符曉秦目不轉睛地望著下屬厲聲責問道:“混帳!如此小人行徑簡直丟盡了督察司的臉面。說人家搬弄是非,依我看現在搬弄是非的是你們這幫人才對!有什麼本事都給我使到大理寺的公堂上去,少在這里做些偷雞摸狗、丟人現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