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

提起鄭親王濟爾哈朗,熟悉清朝曆史,或者對時下影視作品有興趣的人都或多或少都知道他。大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戎馬一生的皇太極因病身亡。由于生前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朝中出現了權力真空,造成諸王爭位的混亂局面。肅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為爭奪皇位幾乎刀兵相見,最後在孝莊太後和禮親王代善的安排下,皇太極年僅6歲的皇九子福臨繼承大統,是為順治皇帝,而以他和多爾袞共同輔政。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說到這里,就不能不提起他的

父親舒爾哈齊。

舒爾哈齊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三弟。努爾哈赤弟兄五人,他是長兄,四弟雅爾哈齊早亡,穆爾哈齊、舒爾哈齊、巴稚喇三個弟弟皆先後追隨努爾哈赤起兵征戰,並屢獲戰功。舒爾哈齊排行第三,比努爾哈赤小四歲,二人同母所生。自從死後,兩人感情更加親密,是形影不離的好與好伙伴。在險象環生的歲月里,舒爾哈齊始終是大哥的得力助手。他為努爾哈赤赴湯蹈火、沖鋒陷陣,二十歲時成為努爾哈赤身邊最勇敢的戰將。

由于出身十分相近,生活環境也是如此相似,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有著過多的相同之處。他們都很勇敢、頑強,最重要的是,他們還有著相同的雄心。事實上,舒爾哈齊的權勢和地位與努爾哈赤不相上下。就在努爾哈赤稱王的同時,他也稱“船將”(同舟共濟的大將),處于努爾哈赤的副手地位。對外,他與努爾哈赤一樣,是建州女真的“頭目”,並數次作為建州女真的代表赴京向明廷朝貢。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舒爾哈齊第一次作為建州女真代表赴京朝貢,當時他的勢力已經可以與努爾哈赤相抗衡。舒爾哈齊手下精兵強將逾萬,自己又因為戰功顯著,頗得民心。因此,在明廷的官書中,常常把舒爾哈齊與努爾哈赤並稱,並冠以相同的都督頭銜,稱他們是“都督努爾哈赤”、“都督舒爾哈齊”。就連近鄰朝鮮人也把他們兩個分別稱作“老乙可赤”(即努爾哈赤)和“小乙可赤”(即舒爾哈齊),或者稱“奴酋”、“小酋”(古代漢族政權對少數領袖的蔑稱)。

舒爾哈齊的鋒芒外露是努爾哈赤所不能容忍的,于是他開始冷落、故意貶低舒爾哈齊。由于舒爾哈齊實力不斷增長,他越來越不甘心居人之後,只是礙于兄弟的情誼才強壓欲火。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元旦,當努爾哈赤設宴款待明朝使者申忠一後,舒爾哈齊立即提出他也要設宴接待,于是有了“兩都督府”的分別宴請。宴會結束後,舒爾哈齊向申忠一說:“如果以後你要送禮,不能忘記我。”從這兒開始,一奶同胞的兄弟倆已經出現了嫌隙。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努爾哈赤借口哈達貝勒孟格布祿背棄盟約,想要娶葉赫東哥,于是發兵討伐。舒爾哈齊奉命率領先頭部隊二千人攻城,由于哈達兵事先已有准備,當舒爾哈齊到達城下時,哈達兵已經出城迎戰。舒爾哈齊正在猶豫是否攻城時,努爾哈赤率領大軍趕到。當他看見舒爾哈齊兵臨城下,卻未發一箭,心中大為不滿。他勃然大怒,呵斥舒爾哈齊靠邊,自己親率大軍攻城。雖然最後哈達城被攻破,但努爾哈赤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不僅失去了上千的勇士,也失去了胞弟舒爾哈齊的心。

當努爾哈赤兄弟倆的不和成為公開的秘密時,又發生了意外的事情。先是明朝總兵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納舒爾哈齊之女為妾,雙方結為姻親。隨後,舒爾哈齊的妻子病故,李成梁又親自命令手下置辦了20桌酒席,外帶牲畜前往吊祭。舒爾哈齊逐漸成為“擁明”派,這與努爾哈赤期望的叛明背道而馳。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十二月,在努爾哈赤已經連續幾年沒有親自到京朝貢的情況下,舒爾哈齊第三次代表建州女真入京。明廷以“建州等衛夷人都督都指揮”的名義向他照例賞賜,此時的舒爾哈齊萌發了擁明自立、借明自立,將一切權利攬入自己手中的想法。這種想法無疑加劇了他們兄弟之間的矛盾,結果導致上的各自為政。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舒爾哈齊作為統兵主帥與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次子代善,以及大臣費英東等率兵三萬接應東海女真瓦爾喀部蜚優城部眾歸附。行軍途中,舒爾哈齊突然借口軍旗發光,不是吉兆,提議班師回朝。但由于褚英和代善的努力,才穩定了軍心,繼續前行。當建州兵率領蜚優部民眾返回到鍾城附近的烏竭岩,突然遭遇烏拉數萬兵馬的攔截時,舒爾哈齊開始裹足不前。當褚英、代善率領不足敵人四分之一的兵力奮死拼搏時,舒爾哈齊卻帶領五百人滯留山下,他最信任的兩個將領也率領百人在一旁觀戰。經過這一役,努爾哈赤以不力戰的罪名將那兩個將領處死,並不再讓舒爾哈齊帶兵打仗。被剝奪了軍事權力的舒爾哈齊滿腔憂怨,不時與努爾哈赤發生口角。舒爾哈齊不服,努爾哈赤不滿,他們倆已經完全決裂。于是舒爾哈齊找來三個兒子,共商大計。他們想到了依靠明朝,于是很快踏上了第四次通往京城的道路。

正當舒爾哈齊以為自己找到了靠山時,努爾哈赤突然下令剝奪了他的家產,並殺死舒爾哈齊的兩個兒子,又將與此事有關的部將處死。之後,努爾哈赤佯稱新宅落成,邀舒爾哈齊赴宴。自知難逃活命的舒爾哈齊,仍寄希望大哥能顧念手足之情,對他“寬恕”。然而,舒爾哈齊剛剛走進新宅的大門,還未來得及向兄長傾訴愧悔之情,就被推入內寢鎖了起來。從此,舒爾哈齊過著暗無天日的牢獄生活,雖生猶死。兩年之後,即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十九日,舒爾哈齊死在了囚獄中,年僅四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