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6節:不朽的肖邦(1)

十一

不朽的肖邦

2004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李云迪在古典音樂唱片界又投放了一顆重磅炸彈,他的第三張音樂專輯《肖邦諧謔曲·即興曲》在全球發行,專輯介紹中有一段文字,這樣寫道:

李云迪演奏最顯著的特點是他從不屈服于任何壓力,他沒有必要對任何人,證明任何事情,這意味著有一種無重狀態的元素融入了他的演奏中。盡管這樣,他還是沒有把事情看得簡單:他從未欺詐性的蒙混演奏過任何難的段落,也從未利用踏板模糊地演奏過關。他清楚完美地交待每一個細節,檢視每一個細微之處、每一個完美平衡的段落。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真正喜歡的東西中:每一首個別作品的音樂和特性。也許這也是為什麼他在獲獎後仍會繼續深造的原因。

李云迪在遠東的生活經曆也許在這里起了作用:靜中帶動和動中帶靜,這種靜是從他那具有非凡靈活性和機動性的手指間演奏出來的平靜。

"強力的彈奏源于手指而不是足部,"他說:"我從阿里老師那里學來了這種技巧。對我來說踏板最主要是用來調和色彩的。我以整個背部來制造音色,甚至為避免在練習時產生張力,我也利用了一種特殊的呼吸技巧作為輔助。"

這種使人興奮的鋼琴演奏技巧正是因為它的一切都出于自然,奧秘和深度就充分蘊藏在音樂本身里。若以奇妙地輕盈及極敏感的方法去演奏音樂,就能發揮更強大的感染力。

這張專輯發行伊始就贏得了評論界和樂迷的一致贊譽,包括倫敦《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國際主流媒體的評論文章,紛紛不吝溢美之詞給予肯定。

《華盛頓郵報》:李云迪給聽眾帶來的是真正的、健康的肖邦音樂——雄渾有力、自然坦率、對比鮮明。

《洛杉磯時代報》:極為優雅的演奏,極具水平的完美。

以"其文字犀利到有如吃多芥辣般能嗆到直沖腦門"的樂評人大衛·霍威茨在《今日古典》做了詳盡論述:

這套曲目的激烈競爭來自于自魯賓斯坦、阿格里奇,但李云迪在這個隊伍中肯定無須膽怯。第一諧謔曲,他給予了如魯賓斯坦般輕柔的觸鍵和靈活的節奏,這也貫穿在余下的演奏中,使他能夠把第二諧謔曲強烈對比的特點整合,而不會將作品分割成互不相連的碎片;第三諧謔曲在非常恰當的活潑的速度中顯得很有動感;他把相似的動感延續至第四諧謔曲,宏偉的陳述(尤其是近結尾處)以寬廣的空間,而不至把音樂搞得過份浮誇。他的第一張肖邦專輯演繹的第四即興曲,我覺得那個整體來說不如這張成功(或不如他的李斯特專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