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40節:安可

我和柏林愛樂的配合注重在處理該曲的節奏、速度和風格,著重整體色彩和氣氛的一種比例。這首協奏曲長約20分鍾左右,第一樂章非常具有色彩感,第三樂章很有節奏性。最好聽的是第二樂章慢板樂章,是非常安詳甯靜的樂章,像是在森林中漫步一樣,單簧管在這個樂章有很長的獨奏樂段,幾乎是鋼琴與單簧管的一個對話。"

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DG公司也錄制過該曲,是指揮大師阿巴多及阿格里奇與柏林愛樂合作的版本。巧合的是阿格里奇版本也收錄了拉威爾與普羅柯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的作品。因此,李云迪此次與柏林愛樂合作的新專輯是DG唱片公司錄制"拉威爾與普羅柯菲耶夫"作品的最新版本,"新世紀的詮釋"非常令人期待。

十八

安可

當我再見到李云迪,他仍舊一幅優雅灑脫的作派,頭戴白色棒球帽,一身白色休閑裝,乾淨清爽,讓人想起一部韓國電影的片名"那小子真帥"。我與他作了最後一次采訪。

完成了柏林演出的重頭戲。6月底,李云迪受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邀請,在特首官邸為前來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的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的晚宴上獻曲;9月,他將在日本與現任紐約愛樂樂團音樂總監的美籍法國指揮大師羅林·馬澤爾(LolinMazel,1930-),合作演出普羅柯菲耶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10月在芝加哥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拉威爾的《G小調鋼琴協奏》;11月將與現任費城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查爾斯·迪圖瓦(CharlesDutoit,1936-)指揮的倫敦愛樂樂團,在倫敦皇家音樂廳合作普羅柯菲耶夫《第二鋼琴曲》。看得出來,這個精力充沛、活力十足的青年對即將開始的"好戲"充滿信心。

"你已成功嘗試了現代派和印象派的作品,對肖邦和李斯特的詮釋是否告一段落了?"

"我不認為是這樣,雖然對這些作品的演繹得到了一定的肯定,但是不會說就此罷手了,藝術之美永遠都需要不斷完善,因為這個美是沒有絕對的,不存在世界紀錄,只在于自我的不斷超越。我只能說在現今這個時代,對這兩位作曲家的作品,我有足夠的發言權和說服力去解讀和詮釋,但我要強調達到這個結果的過程是艱辛和漫長的。未來,我仍然會以同樣的態度去研究其他作曲家的音樂。"

"對你來說天分、勤奮、毅力、敏感、勇氣、機遇、思想、激情哪一個更重要?"

我幾乎懷著狡黠的"惡意"等待他的答案。李云迪思忖片刻,然後說。

"我覺得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靈感,因為缺乏靈感的東西不會給人驚喜和沖擊力;靈性的感知和悟性來自于天分;獲得靈感勢必需要有一顆敏感的心;靈感的創作過程勢必伴隨著激情;但光有激情顯然不夠,還需要勤奮和毅力;而在詮釋和表達作品時需要思想深度乃至無比的勇氣;這一切的展示卻需要足夠運氣的機遇。因此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

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無法挑剔的回答。

"你覺得什麼樣的鋼琴家是成功的?"

"一個成功的鋼琴演奏家要有藝術魅力和個人魅力。個人魅力是指演奏家帶給觀眾的興趣度。通俗來講音樂界也需要音樂明星,就是能夠發揚和擴展音樂文化精神的一個代表,人們需要這種藝術的領軍人物,經典的音樂就是通過這些演奏藝術家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不斷地被挖掘、複活和再創造。這里被傳承的不僅有音樂還有音樂的精神,是作曲家和演繹者的精神融合。每個時代都有偉大的演奏家將文化和傳統,打上自己的藝術個性以及時代個性的信息密碼,然後展現給大眾,一定要有這樣的人物。"

"你所處的時代是否對你產生了影響?"

"曆史從來都是靈感的源泉。我出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也是中國發展最迅猛的階段,對我和我的同輩人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曆史背景,可以說是在發展的浪尖上,一切都處在方興未艾、非常活躍的發展狀態里,在文化發展方面相當于西方的文藝複興,在國力上也是漢唐盛世以來最好的時代,所有這些都直接作用于我本人以及我的音樂,這種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現在來看可能難以意識到,但相信在我60多歲的時候,當我們可以橫向來觀察和回顧曆史的時候,這種影響就一目了然了。"

我遲疑著將最後一個問題提出,這甚至讓我有些悵然若失。我的采訪到了尾聲:"你對自己的將來有什麼憧憬?"

"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活躍的鋼琴家還不是那麼多,很幸運我能成為其中一員。我是21世紀的藝術家,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有必要、有責任推動古典音樂的發展,帶給大家更多像前人留下來的經典音樂,將人類共有的燦爛文化承上啟下地繼承和發揚下去,也就是從人類靈魂自身去思索,產生一種再生的營養。我還希望培養一些年輕的觀眾群體,希望自己能起到一種導向作用。我有很多新的理念要去實施,我去做的事,將留給下一代一個革命時代的劃分。總之,好的藝術需要時間去鍛煉完美,無限地接近完美。"

同樣,我們也需要時間來品味鋼琴家不斷呈獻的"完美"。但願我們不要再去談論他是不是偶像明星,不要再將他與任何人參照,我們只要傾聽他發自心靈的琴聲,享受音樂帶來的精神愉悅,讓他感到"分享"的幸福,就足夠了。

哲學家叔本華曾將成功的人分為流星、行星、恒星三類:流星制造出短暫的轟動,人們抬頭仰望,大聲喊道:"瞧,它在那兒!"而轟動過後,流星便逝去了;行星則要維持長得多的時間,但它們作用的范圍也只是局限于和它們同一軌道的其他星星(同時代的人),這些行星的變動遷移、循環運轉也就那麼幾年時間;只有恒星才能持續不變地運轉,在穹蒼中牢固保持其位置,它們自身發出光芒,在不同時候(不同時代)都能發揮作用,不會像另外兩類星星那樣只屬于一個星系(民族),而屬于整個宇宙。

我想,李云迪現今是一顆"行星",在他的時代和民族中佼佼而立,但他的光芒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那就是成為一顆"恒星"。無論如何,25歲的年紀,對于這位年輕的鋼琴大師來說,實在是極具潛力的黃金年華,相信未來他還將不斷地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

"安可——云迪,再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