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不愁客少 第13節:我登上銀幕

酒香不愁客少

我登上銀幕

侯寶林

從西北回來之後,我被邀請為全國政協特邀委員,參加了全國政協第三屆第三次會議。我參與了國家大事的討論,第一次體會到我們藝人翻身當家作主的光榮感。

就在這個時候,大約是1951年的秋季,我接到上海大光明電影制片廠的通知,邀請我去參加電影《方珍珠》的拍攝工作。這是老舍先生寫的劇本,我扮演其中白二立一角,相聲演員演相聲演員,我當然是高興的;而且我還沒有去過上海,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去上海這個大城市。其實,北方曲藝演員到南方去演出,曆史已很悠久。南京、上海這兩個地方,北方人比較多,北方曲藝在那里演出,可以連演三五個月賣座不衰。其他地方,像蕪湖、合肥、武漢都是水旱碼頭,北方人也很多;這些地方所在的省跟河南搭界,彼此語言相通,在那里北方曲藝演出也都有市場。

我到上海,受到上海電影局局長的熱情接待,也受到上海戲劇界代表周信芳先生的熱情接待,使我深刻體會到新舊社會的不同。記得1946年,唱戲不上座,那時正是糟蹋藝術的年代,上海天蟾舞台想找個新噱頭,就約我到上海去演出,不是演相聲,而是要我跟某些女演員配演《紡棉花》。他們利用我能夠學四大名旦的唱腔,學四大須生的唱腔,學小生的幾派唱腔,也能學蕭長華老先生的聲音,就想讓我去搞噱頭賣座兒*。這件事是某小生演員給我搭的橋,我和他是好朋友。我正考慮這樣做是否合適,一時沒有答應。因為我是個相聲演員,說相聲,有點小名氣;要唱戲,我就得掂量掂量我的分量,而且那時上演《紡棉花》這樣的戲,社會輿論並不完全贊同,我是要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的。就在這時候,忽然起了一場風波。上海某"國劇"(國民黨統治時期,上海一帶把京劇叫國劇)藝人,他又是公會負責人之一,反對我演"國劇"。小報上已經罵開了,好像我是個說相聲的,不是唱戲的,到上海去唱戲就不配。我一聽說這些情況,更不想去了。事隔多年,全國解放了,在共產黨領導下,上海大光明電影制片廠邀我去演電影,而且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回憶起過去的情況,更增強了我對新社會的熱愛。到車站迎接我的人,其中有南方著名滑稽演員周柏春和姚慕雙,這是藝人之間的深厚友誼。他們一直把我送到錦江飯店。

《方珍珠》開拍很順利。導演是徐昌霖,演員有小王玉蓉、魏喜奎、孫景璐、顧而已、高占非、顧也魯等,陣容很強。電影必須在1951年底前趕拍完,因為從1952年1月1日起,上海所有電影制片廠要聯營合並了。當時我們還拍了一個相聲紀錄片,就是那個《杜魯門的畫像》。這個短片原來打算同另一短片一起放映,因為電影制片廠忙著合營,拖了些時間;後來杜魯門下台了,這部片子失去了時間性,就沒有怎麼放過。

拍攝《方珍珠》是我登上銀幕的開始。1955年,我應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的邀請,又拍攝了《游園驚夢》喜劇片,是諷刺那些不講公共道德的人。粉碎"四人幫"後,我在1979年又拍攝過一部名曰《笑》的紀錄片。拍電影,是我解放以後新的生活中的一部分。

《方珍珠》

原著:老舍改編:陶金、昌霖導演:徐昌霖

演員表:陶金飾破風箏小王玉蓉飾方珍珠孫景璐飾方妻

侯寶林飾白二立

魏喜奎飾大鳳顧也魯飾王力郭啟儒飾黃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