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與世人評說 第35節:侯寶林先生二三事(2)

侯先生講課與別人不同。他不是講完一個觀點,而後沒完沒了地去做推理和論證。他講課也有論點。但每個論點都很短,一般就是他們行里的一句術語,甚至就是一個詞兒。然後就對與他同來的郭啟儒先生說:"咱們來一段兒,給他們說說……"所以,整個堂課幾乎就是一次用演講串起來的相聲經典大薈萃。整整四個小時,全場一直笑聲不斷。那天,侯先生顯然是經過精心准備的。他每講一段,就要翻開他帶來的小本子看一看,然後把每個段子之前那些鋪墊都十分精練地說一下。等到該舉例的時候,就用他和郭啟儒先生的表演來完成。那天,他涉及到的段子有《關公戰秦瓊》、《改行》、《戲劇與方言》、《戲劇雜談》、《夜行記》等等。還有一些可以很好地說明相聲的規律,但並不完整的段落,也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他講,"喜劇有個規律,就是你把生活里正常的邏輯倒過來,觀眾就得笑。比方說:'蘿貝賽梨-辣了換!'你要吆喝成'梨賽蘿貝-甜了換',觀眾就會笑。賣白薯都說,我的白薯賽栗子。沒有一個賣栗子的說我的栗子賽白薯的……""另外,巧,巧到出奇,也可致人發笑。比如賣豌豆……"他學道:"'豌豆哩,多給!多給了豌豆!哎,賽過栗瓤兒-!'你的柳活兒再好,學得再像,觀眾也不樂。但你要說它是音樂,觀眾就樂了。為什麼說它是音樂呢?您聽它的曲子是不是'223-223-12332-16122-'這就是巧。其實這叫賣聲誰都熟悉,但你就是沒想到它是音樂。我這麼一說,觀眾就樂了。"……我們這樣兒聊了一會兒,侯先生忽然說:"我好像有點兒想起來了,我是到電影學院講過一回課……"



2002年,我應邀參加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的侯寶林誕辰85周年的大型紀念活動。大家的發言除贊譽他的藝術成就外,人們一再提起的地方就是他拜年和仗義疏財的事。這些故事每個都很感人,同時還都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的崇高人品。

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賀健女士在發言中提到,她在到中央戲劇學院出任表演系語言教師之初,為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教材而苦惱,歐陽予倩院長就把侯寶林推薦給她。就這樣,賀健便與侯先生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有語言方面的問題,她就前往請教。而每次去,侯先生都是熱情接待,有問必答,使她在教學中獲益匪淺,取得不小的成績。當時人與人之間是從不講究請客送禮的。為報答侯先生,她想到了拜年。但是,她卻不曾想到,她接連好幾年前去拜年,竟沒有一次見到過侯先生!原來,她去拜年時,侯先生早就走了。而每次他家里人的回答總是:他給別人拜年去了!

侯先生究竟是到哪里?又是給誰去拜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