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奉聖夫人 22、宮女為張後撚背使其流產

這一套方法從史書上去研究,可以了解其大略,原則上是盡快使其流產;真的把孩子生了下來,就是哺養,亦非太難。但不論如何處置,萬變不離其宗的一個原則是:團結以保密。

明朝宮女、太監在這方面的“團結互助”,我可以舉明孝宗的出生為例。孝宗的父親憲宗,年號“成化”,他受萬貴妃的控制,較之客氏控制熹宗有過之無不及,所不同者,客氏與魏忠賢勾結甚密,而萬貴妃比較孤立,如是始有孝宗。《明史·後妃傳》:

孝穆紀太後,孝宗生母也,賀縣人,本蠻土官女,成化中征蠻,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內藏。時萬貴妃專寵而妒,後宮有娠者,皆治使墮。

按:“皆治使墮”者,無不治亦無不墮。這當然不能請教太醫院,然則明宮精于此術,並視此不足為奇,都可以從此四字中想像得之。

帝偶行內藏,應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治之。婢謬報曰:“病痞。”乃謫居安樂堂。久之,生孝宗,使門監程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稍哺粉餌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發。

按:程敏為金門人,《金門縣志》有傳。其後程敏泄此事于帝,孝宗得立為太子。“萬貴妃日夜怨泣,曰:‘群小欺我!’”請試想,以萬貴妃的勢力,竟“日伺無所得”,則太監、宮女聯合一致,何事不可瞞?以孝宗養至五六歲尚不為人所知,亦可想見宮中必有類似之事;如到十歲開外,則不妨冒充自外選入的小太監,就此在宮內當差。大和尚生小和尚,大太監生小太監,都未必無其事。

至于宮中墮胎,不外用藥物與手術,宮中的禦藥房,各種稀奇古怪的藥都有,要配成一副墮胎藥,不必外求。張妃的“損元子”,意料中必暗進墮胎藥;而墮胎的手術,則有相當明確的記載。見于《甲申朝事小記》:

客氏以乳母擅寵,不容後有子……張後有孕,暗囑宮人于撚背時重撚腰問,孕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