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民日記》的三大亮點

經過青年出版社編輯半年多的精心編排,陝西農民侯永祿的作品《農民日記》日前終于與廣大讀者見面了。這是一部選材于縱跨60年歲月洋洋200萬字日記中的土色作品,是一部由農民自己寫自己的紀實性文集,也是一部反映了農民心聲和農民的“鄉土”。綜合來看,它至少在三個方面具有著顯著的社會價值。

首先,《農民日記》是一筆寶貴的原生態“草根史料”。本書從鍋碗瓢盆耕休勞作的草根瑣事寫起,以一個普通農民的視角忠實記錄了60年來伴隨一次次社會變革而發生著重大變化的農村生活,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清晰的農村曆史畫卷。與冠冕堂皇、才子佳人般的所謂正史不同,《農民日記》所記錄的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家長里短與所感所想,雖然只是平凡樸實的鄉土文字,卻能夠以小見大,折射出中國社會特別是中國的農村社會的命運曆程,是曆史學家和社會學家眼里不可多得的原生態史料。

其次,《農民日記》是“鄉土文學”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書的珍貴之處在于它是一部完全由農民自己寫出的作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8億多農業人口,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的農民暫時都還不具備寫作的能力,因此這樣一部完全由農民寫、寫農民的曆時60年且保存完好的“鄉土文學”作品就尤顯珍貴。而更重要的是,因為作者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在60年的字里行間處處都透露著中國農民勤勞、隱忍、善良、淳樸的偉大品格,也毫不避諱地講出了農民掏心窩子的大實話,真實體現了中國農民的思想狀態和真摯情感,堪稱“鄉土文學”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再次,《農民日記》是當代青少年了解曆史和社會的鮮活教材。本書真實記錄了不同曆史時期的中國農村社會,見證了60年來的農村生活,對當代青少年特別是“80後”的青年一代而言,他們能夠通過“糧票”、“人民公社”這樣的代表性字眼更加完整地了解共和國的發展軌跡,通過“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曆史事件更為直觀地了解他們父輩們曾經走過的坎坷曆程。《農民日記》的出版,有助于青少年正確地認識農民和認識農村,有助于青少年准確看待一些特定的曆史事件和社會問題,有助于幫助青少年樹立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事業。

時至今日,農民正在越來越成為一個龐大的文化消費群體,而日益發達的傳媒視野中卻唯獨缺失了農民文化這一重要的章節。我們由衷地祝願《農民日記》能在林林總總的出版物中填補農村文化景觀的空白,能夠讓讀者從寶馬別墅皇親國戚的包圍中感受到一份來自“鄉土文學”的清新與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