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的“中興之祖”

43世孫孔仁玉:孔家的“中興之祖”

孔仁玉(912—956),字溫和,孔子的第43代嫡孫。正是他在孔家的曆史上挫敗了“劉末亂孔”的陰謀,奪回了劉末篡奪的孔府爵位,在孔家曆史上起到了“中興”作用。因此,孔仁玉被孔家後人尊為“中興之祖”。

孔仁玉的父親孔光嗣,為孔子第42代嫡孫。在他這一代及以前幾代,孔家曾多次出現單傳。孔光嗣生于唐末,此時諸侯紛爭,戰爭不斷。正當兵荒馬亂之際,加之朝政日衰,一向受朝廷恩賞的孔家,因遠離朝廷,也就斷了恩寵。因此,大名鼎鼎的孔門後代孔光嗣也只不過在當地做了一個泗水令,以此支撐著孔家門戶。

孔仁玉作為孔光嗣的獨生子長到9歲時,孔府中發生了一次篡權奪位的“政變”。那時,孔府有個灑掃戶,原本姓劉,單名叫末。自從劉末進入孔府當差以後,受孔府之恩賜他姓孔(那時,孔府規定,外姓人進入孔府當差都要改姓孔,明朝以後,此規定已破,不許孔姓當差為奴),因此劉末就改名孔末了。

這孔末為人歹毒,見時局動蕩,便起了篡奪孔家掌門人權位的野心。一天夜里,孔末拿著斧子暗中摸進孔光嗣的臥室,將正在熟睡中的孔光嗣殺害。為了斬草除根,孔末又准備去追殺孔光嗣的兒子孔仁玉。恰好那天孔仁玉被乳娘張媽帶回家去,晚上沒有回來。孔末得知孔仁玉在乳娘家時,連夜追到離孔家不遠的張羊村,找到了張媽家。正好張媽家有一個兒子和孔仁玉的年齡差不多,也和孔仁玉一樣剃著光頭。張媽聽說孔末追殺孔仁玉來了,二話沒說,就急忙將孔仁玉的衣服脫下,給兒子穿上。孔末以為她的兒子就是孔仁玉,就將其殺害。就這樣,張媽以犧牲自己兒子的大仁大德,保護了孔家的後代孔仁玉。

孔末以為從此以後萬事大吉,回到孔府後,自稱是孔子後代,掌握著孔家的大權。

那張媽,自從兒子被殺以後,出于對孔家的一片深情,將孔仁玉改用兒子的姓名,還要孔仁玉喊她媽媽,辛辛苦苦地將孔家的這位後代撫養成人,督促他發憤。

轉眼十多年過去了,孔仁玉已是19歲小伙子了。在張媽的催促下,這一年,熟讀詩書的孔仁玉告別多年辛苦培養他的張媽,上京都趕考,結果被選為士。從此孔仁玉常常出入宮廷之中。借此機會,孔仁玉向後唐皇帝明宗奏明了孔末殺害其父,亂孔篡權的真相。

後唐明宗當即派人到曲阜查明此事後,下旨殺了孔末,並恩准孔仁玉回曲阜任縣主簿,主持祀事,後又升為縣令。從此,斷了十多年宗脈的孔子世家得以中興,而綿延不斷。

孔仁玉回孔府後,為了報答張媽,親自上奏皇上,恩准張媽為孔家“世代恩親”。從此張家的世世代代都是孔府的恩人。張家的後人來到孔府,孔府家人都必須以貴賓相待,並以此作為一項家規流傳至今。

自此以後,孔府上下及孔家全族都稱張媽為“張姥姥”。“姥姥”也就成了張媽的官稱。孔仁玉還特意用楷木做了一根龍頭拐杖授給張姥姥,讓她用這拐杖專門管教孔府衍聖公的一品夫人。同時還規定,張姥姥去世後,她的官稱“姥姥”和龍頭拐杖由她的長房兒媳繼承。就這樣,孔府中“姥姥”一職由張家世代相傳。據今生活在韓國的孔子的77代孫孔德懋女士講,她小時候還見過那一代的孔府中的“張姥姥”。

長興三年(932),孔仁玉遷龔丘(今山東甯陽縣)令,封文宣王。後晉高祖天福五年(940),孔仁玉改任曲阜縣令。後周太祖廣順二年(952),皇上詔孔仁玉以曲阜縣令兼監察禦史。孔仁玉卒于後周世宗顯德三年(956),終年45歲。卒後追封兵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