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王羲之

“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307—365),東晉著名書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琊(今山東臨沂)人,後移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曆官秘書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職。世稱王右軍。

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是當朝丞相,他的父親王曠也很喜歡書法,因此家中搜集了許多前人討論書法的書籍文章。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他7歲時就從當時著名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12歲時,王羲之就開始聆聽父親傳授前人的書法理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總之童年的王羲之就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少年時代的王羲之對于練習寫字更是著了迷。據說有一次,王羲之練字時,居然把手中的面包當毛筆醮墨寫字。成人後的王羲之曾渡江北游,博采曆代書家之長。王羲之的正書得力于鍾繇,草書師法張芝。在前人的基礎上,他獨創一體自成風格。王羲之第一次將漢字書寫從一味地追求實用引入到注重技法,講究情趣,以及表情達意的新階段。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最明顯的特征是用筆細膩,結構千變萬化,形成一種曆史上最優美的書體。正是基于他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及其所享有的崇高地位,因此後人尊稱他為“書聖”。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蘭亭序》,此作是他于公元353年完成。

王羲之大約在21歲時和妻子郗結婚。郗是在東晉曾任龍驤將軍、兗州刺史、車騎大將軍及太尉的郗鑒的。說起王羲之和郗結婚之事,還有一個挺有趣的故事。郗是父親郗鑒的掌上明珠。當才貌雙全的她長到18歲時,父親郗鑒決定為女兒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大家族,去挑選一個女婿。為此,自然想到與自己交誼頗深的丞相王導的家了。

郗鑒平時就聽說王家子弟很多,且個個都是才貌俱佳的好後生。一天早朝之後,郗鑒找到王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王導一聽,非常高興,對郗鑒連聲說:“好!好!”並告訴郗鑒,所有王家子弟任其挑選。

第二天,郗鑒帶著一名管家來到王丞相家。早已得知郗府千金郗才貌雙全的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要來擇婿,個個都精心打扮了一番之後,便高高興興地出來接受郗大人的挑選。

郗鑒左看右看之後,又一一數過,發現王府子弟中少了一個人。這時,王府管家便帶著郗府管家來到了東院書房里,一進門,看到靠東牆的床上仰臥著一個袒腹的青年,他與眾弟兄不同,對于今天熱鬧的擇婿場面卻無動于衷。郗府管家將這一情況報告給郗大人,郗鑒告訴他說:“我要選的女婿就是這樣的人。”王府管家便將這個青年帶到了郗鑒面前。郗鑒一看,見這個青年既豁達,又文靜,且談吐不凡。當場決定將這個青年選為自己的“東床快婿”。這個王府子弟就是後來的“書聖”王羲之。

郗,字子房,亦工書法。她的兩個弟弟郗、郗曇稱她為“中仙筆”。據說郗活了90歲,大概在太元(376—396)末年去世。此時,王羲之去世已30多年了。學者們大都認為王羲之一生沒有納妾,這表明王羲之與妻子郗感情深篤。他們夫妻二人共有七子一女,其子女幾乎在書法上都有成就。

長子王玄之,字伯遠,工草書和隸書。其妻何氏。玄之婚後不久病逝,身後無子,以其弟凝之之子蘊之為嗣。玄之生前曾參與父親羲之主持的蘭亭聚會,有帖傳世。

次子王凝之,字叔平。曆任江州刺史、右將軍、會稽內史,亦工草書和隸書。他也曾參加父親王羲之主持的蘭亭聚會。其妻為才女謝道韞。

三子王渙之,善草書。自幼學習父親書法,達到了形似的程度。有帖傳世。渙之也參與了父親王羲之主持的蘭亭聚會。

四子王肅之,字幼恭,曆任中書郎、驃騎咨議。參加過父親王羲之主持的蘭亭聚會,並有詩流傳于後,只是不見其法帖傳世。

五子王徽之,是中在書法上有突出成就者之一。

六子王操之,字子重。曆任秘書監、侍中、尚書及豫章太守等職。其妻賀氏。賀氏祖父為當朝司空賀循。操之有宣之、慧之二子。

七子王獻之,為兄弟中書法成就最高者。

王羲之惟一的女兒,不知其名,只知她成人後嫁給浙江余姚劉暢,生一子一女。子劉瑾,有才力,曾任尚書、太常侍卿等職。女劉氏,嫁謝奕之孫謝,生一子,就是著名詩人謝靈運。可見謝靈運為王羲之的重外孫。

學者們認為王羲之七子一女,繁衍至今的全都世居浙江嵊縣金庭鎮,即晉代剡縣金庭。這里也是王羲之晚年所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