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文武醫于一身的奇人

36世孫孫繼光:集文武醫于一身的奇人(1)

孫繼光,原名檀林,本名檀國勝,法名德龍。藥王孫思邈在今河北州(今任丘市)系的第36代傳人。協會會員,中國紀實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國際傳播中心副總干事,中國任丘市孫思邈防治疑難病醫術專利研究所所長,少林弟子國際武術院顧問。人稱他是一位集作家、醫學家及武術名師于一身的奇人。

對于一般人來說,一生能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而作為孫繼光,30歲時著述就已達數百萬字,並成為國內一名高產作家。與此同時,他還繼承孫氏醫學,攻克了不少疑難雜症,並寫下了200余萬字的醫學巨著《藥王新篇——孫思邈州系家學紀實》一書。除此之外,孫繼光還在武術方面練就“一指功”,他一觸一指就能使對方頓時感到呼吸困難,渾身血液不暢,氣力全無。即使是一個專業武術師,要練如此精妙的工夫,又談何容易,何況他身兼數職呢?實在是難能可貴。

作家檀林

檀林這個名字是孫繼光當作家發表作品時常使用的筆名。父親檀伯生,孫寶珍是藥王孫思邈嫡親的35代裔孫,受其影響,少年時代的檀林還懂得不少醫道。外祖父孫紀乾是藥王孫思邈嫡傳的34代掌門人。

檀林5歲時就進私塾,聰慧無比。先生將《三字經》、《百家姓》念上兩三遍,他就能幾乎全部背誦下來。小檀林既聰明又調皮,在私塾里學習剛好半年,就對私塾先生所教的那些東西感到厭煩。于是經常逃學,有時偷偷地躲到外公的書屋里去看他喜歡的那些書,有時又跑到新式學堂里聽那里的一些具有新思想的老師講的課。

“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檀林就因為他的外祖父孫紀乾的問題,被下放到北大荒軍墾農場勞動,後來又當過一段時間的《文化報》副刊的編輯。在這期間,檀林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1976年,檀林還是一個二十六七歲的小伙子。這一年,他從北大荒回到了,並且將自己所寫的第一部長篇《一個女囚的自述》交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該書很快就與讀者見面了,還在讀者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檀林在書中用第一人稱的手法,寫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出于一種同情心,去幫助一個工程技術人員,卻陷入陰謀集團的羅網之中,從此弄得家庭破裂。在被逼走投無路之時,又誤入仇人的懷抱,最後遭遇幾乎被押上刑場的不幸。全書以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深邃的思想,蕩氣回腸的文筆,贏得了廣大的讀者。該書一出版後,便成了一本深受讀者喜歡的暢銷書。

從此以後,年輕的作家檀林的創作一發不可收拾,接著又出版了長篇小說《燕子李三》、《京城俠女》、《鬼妻》、《荒墓》、《白面狐狸》、《慈禧春夢》、《慈禧秘情》、《酷情》以及《東部警官》等十余部作品。他的每一部作品問世,幾乎都成為受讀者歡迎的暢銷書。到1997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在當時文學作品被冷落的出版低潮之時,敢于一次推出他的400余萬字的10卷大部頭的《檀林暢銷作品集》。

檀林的作品之所以暢銷,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檀林將他的祖先孫思邈的深厚的養生學問及一篇篇救治病人的藥方,極其自然地融入書中,致使他的有些作品也可以堪稱是救世秘方,從而受到廣大讀者歡迎。而今,他的長篇小說已達14部之多,另外還有電影文學劇本、詩歌、散文,足有700余萬字的著作。說他是一個高產作家,也是當之無愧。

精通醫術的孫繼光

孫繼光本姓檀,叫國勝,後來何以改名換姓,其中自有原因。根據孫氏家族不成文的約定俗成的規定,孫氏家學傳男不傳女,傳嫡不傳庶。然而孫繼光作為孫家的外孫,又是庶姓,到他這一代怎麼出現了例外呢?此事說來話長。

孫繼光的母親孫寶珍是孫家州系的34代掌門人孫紀乾的。聰明可愛的孫繼光自幼就生活在外祖父孫紀乾的身邊,深得外祖父的喜歡。每次外祖父上山采藥都要帶上孫繼光,祖父一邊采藥一邊還給這個外孫講解草藥的名稱、藥性、用途及辨別的方法。有時還讓孫繼光親自品嘗一下藥味。還告訴他同是一味藥生長在山前和山後、山上山下其藥性都有所不同;早收割晚收割,用手采和用鐵器工具收割,其藥性也有所不同。

孫紀乾每次出診時,也常常帶上孫繼光,當他給病人摸了脈以後,也讓他的外孫孫繼光親自上去摸一摸。就這樣,六七歲的孫繼光就能識別上百種的草藥,還懂得了通過人的脈象去觀察人的病情的方法。

當孫繼光稍大點後,外祖父又教他背誦《道德經》、《黃帝內經》、《傷寒論》、《易經》以及孫家醫書《眼科百病》等。這些都為他以後當一名行醫看病的醫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世紀70年代末期,孫繼光已是一個在文壇頗有名氣的作家。此時他的外祖父孫紀乾老人已年近八旬,他常常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孫氏家學的傳人問題。按規定,孫紀乾一生積累的連同祖先傳下來的這門學問無疑應該傳給他的三個兒子中的任何一個。然而老人的三個兒子由于當時受“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的影響,一個個拒絕學中醫,為此老人十分傷心。

孫氏家學無疑是祖國燦爛的中醫學的精髓,這門學問不能失傳,一定要傳下去。此時,孫紀乾想到了在北京當作家的外孫檀林。1979年,80歲的孫紀乾老人乘車從任丘趕到北京檀林的家,向外孫檀林說出了決心破例將他作為孫氏家學傳人的想法。開始,檀林覺得外祖父這樣做有些不妥,于是要求外祖父先把這件事寫信轉告給他的三個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希望他們在這一年的4月26日盡快回來,接受父親的傳授。

就在這一年的4月26日,也是藥王孫思邈的誕辰,那天清晨,孫紀乾老人換上了一套新衣服,在家等著三個兒子回來,直到傍晚,還不見三個兒子的蹤影。老人急了,便破例將檀林作為孫氏家學的傳人。

檀林考慮再三,終于接受了這一決定,便跪倒在外祖父孫紀乾的面前。孫紀乾老人站起身,將左手輕輕地放到外孫的頭上,說:“我是藥王孫思邈的嫡傳34代掌門人,因時代的緣故,只能將家學隔代傳給你,你雖然已是作家,但是學習孫家醫術,必須改姓孫。為了繼承發揚孫家醫學,就叫繼光吧!”從此,檀林就改名孫繼光。因此,孫繼光就成了他行醫的用名。

36世孫孫繼光:集文武醫于一身的奇人(2)

隨即,孫紀乾還吩咐孫繼光拿來紙筆,並親口向他傳授了孫家1200余種治病的秘方,孫繼光都一一記錄下來。

孫紀乾老人去世之前,曾將孫繼光叫到床前,再三叮囑道:“學醫為行善,此理一定要切記,切記。”對外祖父的叮囑,孫繼光一直銘記在心。

1995年春的一個晚上,孫繼光一家正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新聞,電視中突然報道了山東小楊曉霞患一種不知名的怪病。其症狀開始是手指上出現斑點,繼而皮膚變黑潰爛。小霞的父母帶著她去了北京的很多大醫院求治,許多醫生都弄不清這是一種什麼病,當然更是無法治療。這時,北京的一家權威醫院向全國中醫學界發出了聯合治療楊曉霞這種怪病的呼籲。

看了這則報道後,心地善良的孫繼光年逾七旬的母親孫寶珍對兒子說:“繼光,你把祖傳的秘方獻上,救救這個孩子吧!”並且叮囑孫繼光說:“咱們是中醫世家,一定要做好這一善事,治好曉霞姑娘的病,一分錢也不能收。”

孫繼光想,單純獻方不如將此方寫成文章公開發表。孫繼光于是連夜寫出了洋洋萬言的《骨蒸——楊曉霞怪病試析》一文。這篇文章不僅對楊曉霞的病情及治療作了分析,更是向人類的又一病魔發出了挑戰。

孫繼光作為醫生,把行醫作為行善的重要途徑。多年來,經他治愈的兩千多病人,均是分文不收,另外他用于病人的義診藥費達幾十萬元。而他為了研制開發“千金功夫散”和“藥王帶”幾乎傾盡了全部家產,連妻子的金銀首飾都奉獻出來了。

武林高手德龍

在中國文化領域中,曆來就有“醫武同源”的說法。按照孫氏家學的規定,學醫必學武,習武為健身。因此孫氏家學傳人個個武藝高強,身體健壯。

作為孫氏家學的第36代傳人的孫繼光也不例外,童年的孫繼光聰明好學,性格溫順,深得外祖父喜愛。那時祖父除了教給他祖傳的中醫絕學秘方外,還將孫家的功法傳授了不少給他。其後,孫繼光又步入佛門,曾跟隨少林主持素禧法師學習少林功夫,為此,素禧法師授法名“德龍”給他。自此以後,“德龍”一名便成了孫繼光在武林中的專用名。

孫繼光不僅武功精妙,對內功也頗有研究。在武林之中,孫繼光也無疑是一名遠近有名的武林高手。

自從孫繼光進入武林之後,時不時有不少高手親自登門,口口聲聲是來向他討教,實則只不過是同他比試一下武藝的高低。然而,孫繼光對這些來者一是忍讓,二是勸說,當二者均不見效硬是要比試時,他也是時不時露上兩手。一旦偶爾不慎失手將對方打翻在地,他則立即上前道歉,連連賠不是,並給對方以精辟的點撥,讓那些來者高興而去。

雖然“醫武同源”,但在武林之中,像孫繼光這樣精通中醫者幾乎是鳳毛麟角。他對人體四肢百骸、七經八脈、六陰六陽以及人體的365個穴位均了如指掌。因此,一般武林中人在他面前均難以取勝。有時有那麼三五個人一齊上陣與他比試比試,他不必揮動鐵拳,只需伸出一手一指,輕輕在對方身體上點上兩下,對方則頓時覺得四肢酸軟,渾身無力。

作為藥王孫思邈的傳人,孫繼光當然知道掌握手指術的重要性,手指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醫術。所謂手指術,就是中醫利用手指上的功夫點擊人體穴位,達到治病的目的。所以孫繼光先生的手指功夫在國內也是不多見的。在他撰寫的醫著《藥王新篇》中,首次向世人披露了孫氏家學中的108種功法,因此倍受世人矚目。正是由于他在武林中的崇高地位,因此被聘為少林武術院常務理事、教育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