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孫孫紀乾:人稱“孫半仙”

34世孫孫紀乾:人稱“孫半仙”

孫紀乾(1899—?),為藥王孫思邈州系的第34代嫡傳掌門。1899年出生在河北州(今河北任丘市)。法名貞乾。一生行醫。20世紀40年代,孫紀乾在一帶行醫,頗有名氣,人稱“孫半仙”。

州又是春秋戰國時期醫聖扁鵲的故鄉,唐代著名醫藥養生家、孫思邈的玄孫孫冶長在安史之亂後,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8)前後,曾被敕封為州侯(一說避安史之亂,逃離州),從此孫冶長在這里一邊做官,一邊搜集整理扁鵲及其先祖藥王孫思邈的遺籍秘方。孫冶長一家從此定居州,這樣就形成了州孫氏一系,這一支系是藥王孫思邈的嫡傳。

早些年,孫紀乾與將領馮玉祥將軍結下患難之交,戰爭時期,馮玉祥率領西北抗日同盟軍積極投身抗日斗爭,孫紀乾在馮玉祥部下曾擔任過一名少將醫官。

1939年,侵略者對州城進行了狂轟濫炸,孫氏家族珍藏的醫學典籍全部落入日寇之手,孫家故宅也被日軍占領,成了日軍一支部隊的司令部。

一年後,被日軍用作司令部的孫家故宅被一場大火全部燒毀,孫思邈及孫家曆代後人積累的醫學典籍也被燒得片紙不留。

然而這一切並不意味著博大精深的孫氏醫學就此完結了。此時,孫紀乾憑著自己的記憶,將先人千余年積累下來的醫學理論重新進行整理,使其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

抗戰勝利後,孫紀乾又回到北京行醫,並在天橋附近開了一家藥店,另外還開了一家浴池。解放戰爭開始以後,受共產黨信任的孫紀乾將自己的藥店作為共產黨在北平的地下聯絡站,從此孫紀乾一邊行醫,一邊支持共產黨領導的解放戰爭。由于孫紀乾醫術高明,用藥出神入化,那時北京地區的老百姓都稱他為“孫半仙”。而今北京地區年紀大的人,大都知道“孫半仙”其人。

那時北京地區有一個婦女患了肝腹水,已至晚期,她到過不少醫院,也找過不少醫生,均不見效。後來有一天,這位婦女經人介紹找到了孫紀乾醫生的家。這時,孫紀乾老人正在院子里練習功法,那個婦女一進門就跪倒在他的面前,口里不停地說:“孫大仙,你救救我的命吧!我不能死,我的孩子年紀太小,他仍需要我!”就這樣反複說了幾遍後,那位婦女發現孫紀乾仍然練他的功,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似的。見孫紀乾態度冷漠,那個婦女站起身來二話沒說,掉頭就往門外走。

“站住!別走!”這時孫紀乾老人發話了。此時,那婦女不高興地轉過頭來看著孫紀乾,孫紀乾用手指著堆在院牆邊的一堆柴禾中的一根已經發紅的粗高粱稈兒說:“你將那根高粱稈拿回去吧!”並告訴那位婦女,將高粱稈拿回家後,用剪子剪成碎片,先將這些碎片放到鍋里炒干,炒成黑炭,將它搗碎,然後用她家西頭那口井里的水服下,6天服完後,再來找他。

6天以後,那個婦女卻是高興地再次來到孫半仙面前。她告訴孫紀乾老人,那過去腹水的凸起的肚子已經恢複正常了。這時,孫紀乾又給那婦女一包藥,並叮囑她回去後,繼續將藥服完,病就會徹底治好。據說這個婦女至今身體還很健康。

孫紀乾給這位婦女治病的藥就是孫家祖傳的秘方“千金散”。不過,有的人用孫家同樣的草藥方劑,去治另外人的肝腹水,卻又治不好,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是孫紀乾的高明之所在。

孫氏傳人治病曆代從實際出發,特別講究變法。用藥不能一成不變,要因人、因時、因環境而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治病用藥也要因人隨之而變。因此孫氏傳人在使用祖傳秘方時,也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加以改變,從不抱著祖傳秘方過日子。孫紀乾不僅對各種草藥在不同環境下的藥理、藥性有著深入的了解,而且對不同人的不同的病體及對各類藥物的藥理反應也了如指掌,因此他治病能做到藥到病除,給人出神入化的感覺。

1957年的反右斗爭,孫紀乾因向黨組織提了三條意見,就被開除了公職,回州老家務農,接受勞動改造。雖然如此,當時的河北省衛生工作者協會仍然認定他是骨科專家,並吸納他為協會會員。回到州鎮以後,孫紀乾出于一個醫生的良心,仍然私下為貧苦的百姓治病,因此老百姓並不把他當做專政對象,相反地卻把他保護得好好的。

1966年開始的那場“大革命”,孫紀乾老人被打成封建殘余分子(等同反革命分子),紅衛兵在他胸前掛上黑牌子,將他推到台上斗了好多次。在那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年代,中醫中的許多東西,也被視作封建的糟粕加以批判。為此,孫紀乾的兒孫們都因他受到了牽連。為了與他劃清界限,那時他的兒孫都遠離他而去,誰還願意跟他學習孫氏醫學呢?

孫紀乾的年紀一天天大了,面對著家學無人繼承的局面,他常常憂心忡忡。大概是1980年的一天,年屆八旬的老人孫紀乾決心打破孫氏家學“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慣例,准備將自己一生繼承和積累的孫氏家學傳給外孫檀林,並向檀林口授了州系孫氏醫學的1200余個藥方及全部的醫學文化內容,並到公證處作了公證,這樣為檀林作為孫氏醫學的第36代掌門,從法律上作了保證。不久,老人才放心地仙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