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第88節:第十七章 馬蒂尼翁行動(2)

書里涉及的每個題目都來自他的親身經曆。他親身所處的環境。關于移民問題。當德國總理剛剛允許兩萬名印度計算機人材進入德國填補國家在這方面空缺時,他去訪問了施羅德總理(GertardSchroder)。這堅定了他的分析:零移民是一種幻想,應當確立選擇移民。

同樣還有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蒙特雷市(Monterean)的市長伊夫·若果(YuesJego)邀請薩科齊到他的擁有一萬居民的城市度過一天。那里只有一家超級市場仍在營業。(其他的當地商場太害怕成為盜賊團伙的目標,都已關門。)因此他找到一個機構負責人談話。一個不滿十四歲的少年因在貨架上盜竊被保安人員逮住,這遠不是他第一次。薩科齊得知這個少年已經十個月不去中學上學了,社會福利員白費精力,未能使他重返正道。由此他產生了創立拘押中心的想法以及對不負家長責任的家庭停止發放家庭補助金(它占國家所得稅收入的2%)。

伊夫·若果敘述:"我們在城里漫步,同少年們交談,氣氛很好,當其中一個人對他高聲大喊:'喂!薩科齊!'他對他說:'應當稱呼薩科齊先生。'他花了十分鍾時間向那些少年解釋什麼叫尊敬。"

"我還從來沒有經曆過這種形式的、如此客觀的、有教益的交流。"作者這樣評論,他也敘述了在波爾多(Bordeaux)對國立法官學校的訪問。學生們邀請他參加辯論,他有機會見到了范·呂貝克法官(VanRuymbeke)。他以前不認識他,他們一起吃午飯,互相敘述他們各自的生活,一切都非常融洽。但在學生們面前,法官的一個辯駁讓他吃驚不小。"政客濫用社會財富,好比賊偷一條小褲叉。"薩科齊敘述,"除了他的評語低級趣味外,我向他指出他的言語帶有侮辱性,他的比喻極其傷害人,我從這件事情得出結論:某些法官同政治家的鴻溝不會消失。"一點不錯!

如果說薩科齊這本書有豐富的趣聞軼事和記敘,因為作者也把當成政府的一項計劃書,一切都包括在內了:稅收、權力分治、學校、文化、科西嘉島、社會治安,還有關于防治癌症的計劃。2002年時希拉克總統表示他將負擔關于癌症這個計劃。薩科齊此書想顯示他已經做好准備,等待被重新任職,他常開玩笑地說:"人們越是利用我,我就變得越有用。"

應當指出這本書不僅是一個計劃,他本人才是這本書的主題。從前蒙泰涅(譯者注:法國作家1533-1592)說過:"我本人是我的書的素材。"尼克拉·薩科齊在書中提到自己的曆程,自己的習慣,同雅克·希拉克的關系,他說:"他從來沒有把我當朋友,通常意義的朋友。"兩個人半斤八兩!

他大膽地在書中插入了一些比較尖刻的人物描寫,對于菲利普·杜斯特·布雷茲(PhilippeDousteBlazy),他也沒有給予好評:"他給人好感,就同他的形象一樣,這是他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因為一位公眾人物,總會令人思考他在考驗中意志的力量和對付問題的天賦。"

他在書中也提到了弗朗索瓦·巴耶魯(FransoisBayrou)的"超級自我。"書在2001年1有13日出版當然是精心策劃的,貝爾納·菲克索(BernardFixot)知道原因。此外,尼克拉·薩科齊同塞西莉亞一起讓雜志社拍攝他們的照片。他也接受電視二台米歇爾·德律克(MichelDrucker)的電視節目《快樂星期日》的邀請。這一切對他的重返政壇有著重大的影響。

事實上他的重新露面,對他不過是出現在各式各樣的攝像機前面,讓媒體描寫:"尼克拉回來了!"否則政治媒體很快就會把你遺忘。什麼報紙都可以,評論家們都為他唱贊歌。

"如果報界作出如此反應,這是因為他們承認我有遠見。"

他開始在他的合作伙伴們中得意洋洋地信口開河。

他這麼說也是因為在右派內部發生了一些事情,薩科齊曾經強調,表示他願意參加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建設右派的統一聯盟,這個想法由來已久。尤其是從巴拉杜到吉斯卡等人物的頭腦中逐漸完善起來,但一直沒有付諸實踐,也許因為他妨礙了他們的雄心壯志,現在建立這樣一個組織總算是初見端倪,但是沒有薩科齊的份兒,事情從立法的解體與失敗的翌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