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滿清末年 第12節:第三章  童年教育(3)

春天來時,放了學我們就去放風箏,風箏都是我們自己做的。風箏的形式不一,有的像蜈蚣,有的像蝴蝶。夜晚時,我們把一串燈籠隨著風箏送到天空,燈籠的數目通常是五個、七個或九個。比較小的孩子就玩小風箏,式樣通常是蜻蜓、燕子,或老鷹。"燕子"風箏設計得最妙,通常是成對的,一根細竹片的兩端各紮一只"燕子",然後把竹片擺平在風箏繩子上。送上天空以後,一對對的"燕子"隨風擺動,活像比翼雙飛的真燕子。有一次,我還看到好幾只真的燕子在一只"燕子"風箏附近盤旋,大概是在找伴兒。

滿天星斗的夏夜,村子里的小孩子們就捉螢火蟲玩兒。有些小孩子則甯願聽大人們講故事。講故事的大人,手中總是搖著一柄大蒲扇,一方面為了驅暑,一方面也是為了驅逐糾纏不清的蚊子。口中銜旱煙杆,旁邊放著小茶壺,慢條斯理地敘述曆史人物的故事、改朝換代的情形,以及村中的掌故。

大人告訴我們,大約二百五十年前,清兵入關推翻了明朝,盜賊蜂起,天下大亂,但是我們村中卻安謐如恒。後來聖旨到了村里,命令所有的男人按照滿洲韃子的發式,剃去頭頂前面的頭發,而在後腦勺上留起辮子。男子聽了如同晴天霹靂,女人們則急得哭了,剃頭匠奉派到村子里強制執行,他們是奉旨行事,如果有人抗旨不肯剃頭,就有殺頭的危險。留頭究竟比留發重要,二者既然不可得兼,大家也就只好乖乖地伸出脖子,任由剃頭匠剃發編辮了。當然,後來大家看慣了,也就覺得無所謂,但是初次剃發留辮子的時候,那樣子看起來一定是很滑稽的。……

從這位講故事的長者口中,我們總算學到了一點曆史,那是在家塾中學不到的。此外,我們還得到一點關于人類學的傳說。故事是這祥的:

幾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也像猴子一樣長著尾巴。那時的人可說介于人與猿猴之間。人猿年歲長大以後,他的尾巴就漸漸變為黃色。人猿的尾巴共有十節,十節中如有九節變黃,他就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于是他就爬到窯洞里深居簡出,結果就死在窯洞里面。再經過幾千年以後,人的尾巴掉了,所以現在的人都沒有尾巴,但是尾巴的痕跡仍舊存在。不信,你可以順著背脊骨往下摸,尾巴根兒還是可以摸得到的。

下面是一則關于技擊的故事:

一位學徒在一家米店前賣米。在沒有生意的時候,這位學徒就抓著米粒玩兒,他一把一把地把米抓起來,然後又一把一把地把米擲回米筐里。有一天,一位和尚來化米,那位學徒不但沒有拿米給和尚,反而抓了幾顆米擲到和尚臉上。想不到那幾顆米竟然顆顆深陷到和尚的皮肉里面去了。和尚似乎不生氣,反而向那位學徒深深一鞠躬,雙手合什,念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走了。

七天之後,一位拳師經過村里,他看到米店學徒臉色蒼白,就問學徒究竟是怎麼回事。學徒把和尚化米的事說了,拳師聽了不禁搖頭歎息:"啊呀,你怎麼可得罪他呢?他是當今武林首屈一指的人物呀!他在向你鞠躬的時候,你已經受了致命的內傷,不出七七四十九天,你就活不成了!幸好我還有藥可以給你醫治,不過你要趕快躲開,永遠不要再撞上這位和尚。四十九天之後他還會再來的。趕快備口棺木,放幾塊磚頭在棺材里,假裝你已經死了入殮待葬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