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滿清末年 第20節:第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5)

一八九八年,我在學校里聽到一個消息,說是光緒皇帝聽了康有為和梁啟超的話,已經決定廢科舉,辦學校。這使老一輩的學人大驚失色。但是康、梁的維新運動有如曇花一現,不久慈禧太後再度垂簾聽政,康有為和梁啟超亡命日本。中國又回到老路子,我放假回到鄉村時,看到大街的牆上張貼著黃紙繕寫的聖旨,一面是漢文,一面是滿文,寫的是通緝康、梁的命令。看起來,維新運動就此壽終正寢了。這個維新運動,以後叫做戊戌政變。是中國近代思想史的一個轉折點。雖不為革命黨人所樂道,而曆史的事實卻不能因政見不同而抹殺的。我記得梁氏逝世的消息傳到南京以後,蔡孑民先生和我兩人曾在中央政治會議提請國民政府明令表揚其功業。適值胡展堂先生為主席,一見提案,面孔漲得通紅,便開口大罵。于是我們自動把提案取消了事。

紹興的名勝古跡很多,它原是古代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在紀元前四九四年被以蘇州為京城的吳王夫差所擊敗。勾踐定下"二十年計劃",臥薪嘗膽,生聚教訓,終于在紀元前四七三年擊敗驕奢淫逸的吳王夫差,複興越國。

勾踐臥薪嘗膽,雪恥複國的故事,差不多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格言。這則曆史教訓使一切在公私事業上遭受挫折的人重新燃起希望,它說明了忍耐、勇氣、刻苦,和詳密計劃的重要性。我在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領受這個曆史教訓,自然印象特別深刻。

南宋(紀元一一二七——一二七六)的高宗也曾在紹興駐節。當時金兵南侵,宋康王渡江南遷,京城也從開封遷到杭州,離紹興府城不遠,還有南宋皇帝的陵寢。

紹興師爺是全國皆知的。全國大小衙門,幾乎到處有紹興師爺插足,紹興老酒更是名震遐邇。紹興府更出過許多曆史上有名的學者、哲學家、詩人和書法家。紹興府包括八個縣,我的故鄉余姚便是其中一縣。

紹興的風景也很有名,這里有迂回曲折的小溪,橋梁密布的小河,奔騰湍急的大江,平滑如鏡的湖泊,以及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光水色使學人哲士留連忘返。

我在紹興讀了兩年書,知識大增。我開始了解一八九四年中日戰爭的意義:日本戰勝我國是吸收了西洋學術的結果。光緒皇帝的維新運動是受了這次失敗的刺激。中國預備學敵人的榜樣,學校里有日文課程就是這個道理。

在紹興的兩年學校生活結束以後,鄉村里盜警頻仍,使我們無法再安居下去。于是父親帶了我們一家遷到上海。我的大哥已在搬家的前一年亡故。到了上海以後,我暫時進了一家天主教學校繼續念英文,教我們英文的是一個法國神父。我心里想,這位英文先生既然是外國人,發音一定很准確。他的發音與我過去那位中國先生確乎迥然不同,過去那位先生把"兄弟"念成"布朗德",現在的法國先生卻教我們念"布拉達"。後來我才發現那不是英國音或美國音,而是法國音。不過我在這個天主教學校里的時間不久。因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學校,父親就讓我二哥到一位美國太太那里學英文,二哥又把學到的英文轉授給我,因此二哥就成為學英文的"掮客"了。我對這辦法很不滿意,但是父親認為這是很聰明的安排,因為這樣可以省錢。

上海在一八九九年前後還是個小城,居留的外國人也不過三四千,但是這些洋人卻都趾高氣揚,自視甚高。市政倒辦得不錯,街道寬大清潔,有電燈,也有煤氣燈。我覺得洋人真了不起,他們居然懂得電的秘密。他們發明了蒸汽機,又能建造輪船。他們在我的心目中已經成為新的神,原先心目中的神佛在我接受科學知識之後已經煙消云散了。但是有時候他們又像是魔鬼,因為他們不可一世的神氣以及巡捕手中的木棒使我害怕,外灘公園門口掛著一個牌子寫著:"犬與華人不得入內"。犬居華人之上,這就很夠人受的了。在我的心目中,外國人是半神半鬼的怪物,很像三頭六臂的千手觀音,三只手分別拿著電燈、輪船、洋娃娃,另外三只手分別拿著巡棍、手槍、鴉片。從某一邊看,他是天使;從另一邊看,他卻是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