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國家統一 第70節:第十九章  反軍閥運動(3)

省政府和南京的國民政府一樣充滿著改革和建設的精神,中央政府的重大施政,我將在下一章加以敘述。省政府的建設計劃相當龐大,但是革命之後,此項計劃難免受經費支絀的限制。因此只能把工作集中在鋪築公路上面,幾年之內的確鋪了不少公路。省城本身也有許多道路經省政府指定拓寬或添建。兩年之後,杭州城內已經添築了許多寬闊的馬路。西湖沿岸和蘇堤也辟了馬路,直達西山各名勝,另有一條公路與上海銜接,招徠了不少度周末的游客。短短三年之內,杭州已經煥然一新了。市區之內,西湖之濱,以及湖邊山麓,新建洋房別墅像雨後春筍一樣出現,人口激增,商業也盛極一時。

各縣市也新建了許多電燈廠。若干鄉村里還裝設了蒸汽幫浦灌溉稻田。因為浙江是絲織業中心,政府開始提倡科學養蠶法,以科學方法培育蠶種,然後轉售給養蠶的人。頭一年里,科學蠶種曾經引起強烈的反對,因養蠶的人受了以傳統方法培育蠶種的人的影響,對于科學蠶種發生懷疑。但是事實勝于雄辯,第二年中,政府出產的新式蠶種已經供不應求。

為了改善田租制度,政府舉辦全省耕地調查,工作繼續了好幾年。浙江省所采用的辦法,與共產黨對農地所采的激烈手段適成對照。浙江省采取一種比較溫和的"二五減租"辦法,也就是佃農付給地主的田租普遍減低百分之二十五。佃農通常以主要作物收獲的百分之五十付給地主田租,"二五減租"以後,佃農就只要付收成的百分之三七點五了。田租的租率已經維持了幾百年,計算方法各地互有差別,實行"二五減租"以後,有些地方的佃農得到很大的利益,在另一些地方,這個減租辦法卻在地主與佃農之間引起嚴重的糾紛。減租委員會所收受的訟案多如山積,全省各地普遍發生糾紛,減租辦法終于幾年之後放棄。推行減租最力的沈玄塵(定一)被暗殺,死因迄今未明。

不久之後,掃除文盲運動開始。經過六七年時間,除了普通的小學之外,短期的民眾識字班增加了幾千個。

省內的教育制度進行一次新試驗。國立浙江大學成立,由我擔任校長。浙大不但主持高等教育,並且主管全省公立學校。教育廳取消,浙大校長則成為省府委員。另外兩省也繼起仿效,各自成立大學。經過兩年的試驗,另外幾省發生內部糾紛和政治爭執,整個制度終于在民國十八年即一九二九年廢止,那時我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所以培植這個制度和埋葬這個制度的都是我自己。

我在杭州整整住了一年,翌年膺任教育部長,同時兼任浙江大學校長,因此經常往返京杭之間。民國十八年,我辭去浙大校長兼職,在南京再住了一年,後以中央大學易長及勞動大學停辦兩事與元老們意見相左,被迫辭職。

我當時年壯氣盛,有決策,必貫徹到底,不肯通融,在我自以為勵精圖治,在人則等于一意孤行。我本世居越中,耳濡目染,頗知紹興師爺化大為小化小為無的訣竅。今背道而馳,自然碰壁。武力革命難,政治革命更難,思想革命尤難,這是我所受的教訓。

在我辭職的前夜,吳稚暉先生突然來教育部,雙目炯炯有光,在南京當時電燈朦朧的深夜,看來似乎更覺顯明。他老先生問我中央、勞動兩校所犯何罪,並為兩校訟冤。據吳老先生的看法,部長是當朝大臣,應該多管國家大事,少管學校小事。最後用指向我一點,厲聲說道:"你真是無大臣之風。"

我恭恭敬敬的站起來回答說:

"先生坐,何至于是,我知罪矣。"

第二天我就辭了職,不日離京,回北京大學去了。劉半農教授聞之,贈我圖章一方,文日:"無大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