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國家統一 第71節:第二十章  國民黨之出掌政權(1)

第二十章國民黨之出掌政權

國民革命軍攻克北京以後,中國重歸統一,首都亦由北京遷至南京,北京則改為北平。

北京曾為遼、金、元、明、清五代的首都,曆時一千余年。現在國都固然改定為南京,北平卻仍舊是文化和藝術的中心。中國知識階級除了本地方言之外所說的,以及廣播電台所采用和學校所教授的"官話"或"國語"就是以北京方言做基礎的。

國民政府從北方黃河流域遷都南方的長江流域,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個理由是革命精神已經彌漫長江流域,因此也是革命精神比較容易生根的肥沃土壤,黃河流域則是反動軍閥的根據地。第二個理由:長江流域是中國金融力量的中心,足以供應政府必需的經費。

在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四年之間,南京曾是太平天國的首都。太平軍潰敗以後,南京破壞殆盡,而且始終不曾恢複舊觀。城內的廢墟、麥田、菜圃、果園比蓋了房子的街道還多。街道狹窄,路面高低不平,而且肮髒不堪,電燈昏暗如菜油燈。差個專人送信往往比打電話還快。

這座雄踞揚子江邊的古城,在古時是文物教化的中心,尤其是在南朝時代,所謂南朝金粉是也。女人、醇酒、清歌、妙舞一直縈回在曆代騷人墨客的記憶里。秦淮河橫越城內,連接了盛長百合的湖泊。河上滿是金碧輝煌高懸彩燈的畫舫。秦淮河兩岸酒樓歌榭櫛比,雕梁畫棟,門口掛著竹簾子,妙曼的曲調和醉人的幽香從竹簾後一陣陣飄送出來,此所謂: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哪得幾回聞。"

這就是舊日京華。但是南京是戰略要地,國內每有重大戰事,南京必定要遭一場浩劫,每經一次戰禍,它的精華也就失去其大半。戰事結束,和平重臨,南京又會在廢墟上重建,恢複舊日的光輝。我所描寫的往昔金陵生活,就是根據曆史記載而來的。

不過,自從太平天國滅亡,劫後南京一直未曾恢複昔日的美麗。曆次重建似乎只是庸俗藝匠對于古家的臨摹,經過一再臨摹之後,原作的光彩漸漸消失,留下的只是俗不可耐的贗品。

秦淮河仍舊在南京城內流過,畫舫歌榭也依然存在。但是形式、素質和內容都遠非昔比了。風雅的生活已經隨滾滾江流沖走了。

國民革命軍進入南京以後,一種新精神隨之誕生——一種改革和建設的精神。大家要拿現代科學來複興往昔的藝術。在這瘡痍滿目的廢墟上,一座柏油馬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城市建立起來了。街道旁栽種了蔥翠的樹木,供市民游息的公園也先後開始設計和建立。自動電話、電燈和自來水也裝設了,停泊南京附近的美國兵艦的水上飛機則從空中測繪了一幅南京地圖,南京的新都市計劃就是根據這幅地圖設計的。國民政府成立了首都建設設計委員會,我以教育部長的身分成為該委員會的委員之一。這個設計委員會在一位美國建築師的協助下,辛勤工作了一年多。這位美國建築師對北京的中國宮殿式建築很有研究,委員會的目標是盡量保持中國建築的宏偉和華麗,同時兼有現代都市的便利和衛生設備。

陳舊傾圮的建築被拆除去了,以便鋪築道路或重建新屋。商業日漸發達,現代戲院倍增,人口急速增加。秦淮河和湖泊一一加以疏浚,古刹和其他公共建築也都開始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