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6節:秦時明月張藝謀本紀第一(14)

藝術類型片

20多年來的張藝謀電影所具有的藝術片特征和商業類型片效果一直使人們對其電影風格的評論矛盾多多莫衷一是。事實上,張藝謀本人除了要展現自己的才華並立志要拍攝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這兩個目標之外,在作品的風格和品類上,從來就沒對自己設立一定之規。從正常的規律和公式來推斷和解析,只有按照類型片的方式進行運作的電影,市場才能達到高熱度,票房才會取得高收益,這樣說來,張藝謀電影應該可以大致劃為類型片的范疇,但實際情況又顯然並非如此簡單。

這里所說的"類型片"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西方的"類型片",原因是,目前在中國尚未形成與類型相對應的產業機制,中國新時期的電影雖然已經不斷前進,但占相當多比重的電影還是在"類型題材論"的規劃下進行生產,不過,具有一定市場宣傳操作樣式的影片客觀說已在不斷出現。在張藝謀電影的"前新畫面時期",張已多少無意中發現了西方類型片的朦朧輪廓,市場化導向蠢蠢欲動。

世界電影的中心好萊塢是在上世紀20至40年代創立的類型電影規范,即"FilmGenre"定義,它大體上有兩個主要特征——第一,類型片是有著普遍吸引力的標准情節的電影;第二,類型片表現了具有廣泛文化意義的人物、事件、背景和複雜緊張的場面和內容的電影。

類型片可以說是一種重複、模仿、複制和批量生產的非藝術品。它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賺取更大的票房利潤。早期包括喜劇片、歌舞片、恐怖片、西部片和戰爭片,後來又逐漸發展出來了涵蓋科幻片、色情片、災難片、愛情片、動作冒險片和警匪犯罪片等類型(隨著不斷融合和相互作用,各種類型片在今天已經出現很多元素交叉的情況)。

顯而易見,以好萊塢為核心的歐美商業電影的發展是類型片滋生的主要原因,樣本模式和制作流程的固定,作品觀看預期的准確標示,都為電影的醞釀、投資、制造、宣傳和發行的工業化和產業化提供了標准化便利依據。張藝謀電影的"新畫面時期"(也就是開始正式和張偉平密切合作時期)基本可以說是向這個模式進行努力的過程,並頗有成效。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張藝謀始終具有非常特別的一種電影樣態,簡言之,張氏電影的藝術電影類型化或者說類型電影的藝術化,才是它最為奇特之處。

一般而言,類型片和藝術片是相互排斥的關系,也正因為這樣,西方的類型片概念又有主流電影的含義,而藝術片通常被看作"非類型片"、"非主流電影"或"另類電影",據此可以看出兩者幾乎水火不容的態勢。張藝謀電影實際上則很奇妙地模糊了類型片和藝術片的概念,這一點明顯地表現在,他的電影既使用藝術片的制作手法,又包含類型片的後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