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45節:寫意登臨李安本紀第五(1)

寫意登臨李安本紀第五

寫意登臨李安本紀第五

中西學問,本自互有得失,為華人計,宜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沈康彭《救時策》

其實我的幼稚期很長,37歲才第一次賺到錢,36歲才開張做職業導演,直到40多歲了還像個學生。

——李安給青年學生的一堂課

序——

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被一半是中國台灣人一半是美國紐約人的李安奪得,雖然在海外李安回答別人詢問其國籍時,永遠都自豪地宣稱是"Chinese",但嚴格說來,旅居紐約已經14年的李安,更多的是以美國華裔移民的身份參加世界各地頂級電影盛會的角逐,也正是由于他多年的美國生活經曆,使得他對西方文化的理解深入骨髓,並將西方現代化的發達的電影技術以及理論完美地融合進自己以中國文化為底蘊的作品中,贏得了全世界心服口服的普遍認可和最高贊譽。

述——遠涉重洋征服者

在英才輩出的台南,李安作為電影人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一位,這位來自人傑地靈的恒春半島的儒雅男子,以中國傳統文人的浩蕩禪意和溫和神情,以浸淫多年的對西方人文環境的深入理解和寶貴體會,兵不血刃地直搗電影世界高手云集的心髒腹地,令西方大師們在驚詫莫名中俯首稱臣,而又惺惺相惜。

一、恒春之子

當導演李安獲得世界電影的最高榮譽奧斯卡金像獎之後,他在台灣南部故鄉的人們奔走相告,萬眾歡騰。無論是他的出生地屏東潮州,還是他的早年成長的台南,全都是一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景象。

李安出生和成長的南部地區,為台灣本土氣息濃厚、曆史源遠流長的恒春半島,人文資源茂盛,風光如詩如畫。1954年10月23日,李安出生在時任屏東潮州高中教務主任的父親李升家中,兩歲時,父親調往花蓮任師范專科學校校長,10歲時再度隨全家遷往台南二中,父親在新的學校仍擔任校長一職,四年後,李升最後調往台南一中任校長,李家才算結束了流動的生活。

屏東位于恒春半島,是台灣最南端的縣,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和太平洋三面環抱,是四季長夏的熱帶,被稱為"台灣的南洋",原住居民、閩南人、外省人和客家人分布于此。台南是台灣島上的僅次于台北、高雄和基隆的第四大城市,位于西南海岸嘉南平原的南端,明清時期為台灣省首府,近代靠大量移民的聚集逐漸成為台灣南部的重要中心城市。

李安在進入藝術專科學校學習之前,其所受教育的學校大多在自己父親的"勢力范圍",小學時在花蓮師專附屬小學接受美式開放教育,後隨家庭遷移,在台南先後就讀于延平中學和父親擔任校長的台南一中。

"我這個長子讓爸爸充滿了期盼,他給我取名'李安',一是因為我們的老家是在江西的德安,二是爸爸來台灣時搭乘的輪船叫做'永安號',當年,他那可是死里逃生啊。"李安對媒體這樣解釋他名字的由來。李安的父親是國民政府的官員,在大陸時曾任中華民國崇仁縣的縣長。

國民黨1949年逃離大陸時,李安的父親李升靠發妻楊德蓮變賣所有金銀首飾的錢做路費只身赴台,但李升一去便杳無音信,楊德蓮此後並未改嫁,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將4個子女撫養成人。父親以良好的學養和較深的資曆,抵台後輾轉各地不斷升遷。在李安的家中,父親李升秉承中國傳統的父權至上的觀念,士大夫情結根深蒂固,他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中國文人安身立命之理想,嚴格地管教李安用功讀書,但卻事與願違。和許多教育界人士的孩子功課糟糕相仿,李安的求學上進之路也堅苦卓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