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第64節:英雄榜樣周潤發世家第一(2)

除了1976年的《上海灘》之外,其實周潤發按部就班的電視藝員經曆在1981年之前乏善可陳。媚俗胡鬧的綜藝節目,嬉皮笑臉的都市言情,裝模作樣的古裝武俠,趣味低劣的三級濫劇是周潤發初入演藝圈的主要工作成果,直到香港新浪潮電影滾滾而來的1980年代,周潤發才在具有男性氣質的許鞍華的成功發掘之下破繭而出,以自己在"越南三部曲"第一部《胡越的故事》中的冷峻演出震驚影壇,並以超越自身帥氣形象的表現首次樹立了演技派高手的難得地位,成功轉型。

風格突變的周潤發在整個80年代經曆的從票房毒藥向金字招牌的命運波折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香港電影層次提升的發育過程,並體驗了以嶺南文化為驅動的華語電影的又一個黃金年代的美好時光。從電視屏幕上的外形小生搖身一變為文藝電影的實力干將的初期,周潤發快速成為商業電影制作機構談之色變的喪門之星並不意外,1980年過後,才華畢露的新電影波濤和根深蒂固的大眾市場巨浪激斗正酣,致使剛剛進入表演正道的周潤發變成了流行電影行業中的另類分子,很快被熱門勢力打入冷宮,無人理睬,分外落寞。

周潤發一飛沖天的崛起是1985年他遇到同樣落拓的吳宇森以後開始的事情。同樣在事業上一籌莫展的周和吳靠翻拍影片《英雄本色》強橫地開創了一個令人向往的義薄云天時代,用暴力和激情激活了人們心中古老而又滿懷希望的理想,可歌可泣,氣貫長虹。周潤發在《英雄本色》的成功爆發引領下,迅速進入了時來運轉的紅極一時階段,隨之而來的呼風喚雨十年,他在"英雄人物"的主導下,廣泛涉獵包括警匪斗法、曆史傳奇、才子佳人、都市喜劇、青春勵志和賭海浮沉等文藝片和商業片縱橫交錯的演出之中,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香港電影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一男主角王者,傲視群雄。

1995年以後,已經徹底功成名就的周潤發背負著"華人第一男演員"的頭銜奔赴全球電影的核心地帶,不惑之年的華人第一影帝令人驚歎地在舉家遷往美國之後用3年的時間蟄伏起來苦讀英語,1998年方首次出擊好萊塢出演《血仍未冷》,雖然該片沒有達到周在香港時的熱烈反映和輝煌成就,但仍使自己勉力紮根電影都城的目的順利達成。盡管沒有取得預想的轟動效果,但"世界上最酷的演員"的稱號還是在他隨後演出《再戰邊緣》後榮幸獲得。而此後,邁向知天命的人生季節的周潤發意料之中地再度開始轉型,以《安娜與國王》和《臥虎藏龍》為代表的雍容華貴和氣定神閑之作准確地昭示了這一變化,年過半百後的華人演藝之王更是表現出大氣磅礴和君臨天下的高聳云端氣派,俯瞰江湖,眾生仰視。

進入香港中學教材的周潤發堪稱20世紀下半葉中國男性表演王國中絕對的君主,尤其值得強調的是,為之傾倒的不僅僅是全部意醉神迷的華人女性,跨越了所有階層和任何領域的男性觀眾也同樣對其由衷欽佩和贊歎不已。英雄的化身,理想的標志,世風日下潮流里的完美締造者,人心不古時代中的經典代言人,這些都使周幻化為光影中華的不老神明,永久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