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第71節:不老精靈劉德華世家第七(1)

不老精靈劉德華世家第七

相貌英俊神氣活現的劉德華是一個在流行音樂市場的字號遠大于他在電影領地名聲的其實並不太擅長歌唱的火紅藝人,但必須承認的是,他在唱歌和表演雙重領域的多年超人般努力無愧典范、可歌可泣,這才是他能夠獲得相當大的商業成就的真正根本所在,何況他還擁有常人難以比擬的神奇優勢——個人形象容顏不老,恒久不衰。

劉德華,原名劉福榮,廣東新會人,1961年9月27日生于香港新界。上世紀60年代香港偏北的新界還是一片尚未融入發達商業潮流的"蠻荒"之地,這里自古以打漁和農耕為主要產業,劉德華誕生之處的泰亨村就是新界大埔鎮的一個尋常村落。泰亨村以耕作為生與港口小鎮的其他漁村略有不同,劉德華出生時他的父親劉禮則已經擺脫了農民的身份在香港啟德機場做消防員的工作。劉德華5歲時祖父車禍去世,父親隨即實現了自己將家庭遷往市內的理想,舉家搬至啟德機場附近的鑽石山居住,從此,劉德華一家(此時家中已有8口人,劉德華的下面還有一弟一妹)便靠父親一個人的微薄收入,開始了香港城市貧民的清苦生活。

就讀于黃大仙小學之前,劉父以德才兼備的期許為自己的第一個兒子重新命名。少年劉德華在小學時代學業中等,更多時候以自家開設的劉家冰室(相當于個體雜貨小吃店)的店小二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由于劉家冰室臨近香港著名的堅城片場,年幼勤勞的劉德華靠積極踴躍自告奮勇的送便當得以時常近距離一睹當地影視明星的尊容,這無疑影響了他今後的職業選擇。

1981年高中畢業進入中學預科(也即中六中七學年階段,在香港是高考前的最後備考年級)的劉德華幸運地靠風格各異的走路姿態演示考取了無線電視台的藝員訓練班,走上表演之路。

第二年,從藝員訓練班畢業的劉德華與TVB順利簽約,成為無線電視台的旗下藝人,負責只有代號沒有名字的專職跑龍套工作。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刻苦勤奮的劉德華就給圈內人士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電視劇《蘇乞兒》和電影《彩云曲》中分別爬升到一般配角的名份之後,劉家冰室的打雜小子終于迎來了和當年他所崇拜的明星們一樣的機會——在1982年香港新浪潮電影干將之一女導演許鞍華的"越南三部曲"第二部《投奔怒海》投拍之際,在大明星周潤發(因《鱷魚潭》相識)、攝影師鍾志文(在《彩云曲》中合作)和紅歌星林子祥(于《夜來香》中接觸)不謀而合的舉薦下,劉德華終于贏來了同大導演合作經典影片的機遇,並靠《投奔怒海》中劉祖明的角色初露鋒芒。

《投奔怒海》是香港電影新浪潮中以對社會風暴紀實反思的凌厲為人推崇的藝術電影,值得紀念的是,這幾乎是劉德華表演生涯中惟一一次參與純電影的演出,此後他逐漸走紅並成為巨星的整個過程中所拍攝的數以百計的影片,再也沒有和藝術電影發生聯系——可以確定地朔,他是名副其實的商業電影寵兒。

火熱一時的電視劇《獵鷹》是劉德華第一次以主角身份參與的流行電視劇集,劉靠這部警匪片中儀表堂堂的警官形象首次成為無線的當紅小生,隨後在電視台的策劃和設計造星活動中與湯鎮業、黃日華、苗僑偉和梁朝偉並稱"五虎將",正式躋身一線紅星行列。《獵鷹》的成功也同時劃定了劉德華未來扮演的主要人物模式,英武不屈的正義警察是劉後來長期專屬的固定角色類型。第二年的《神雕俠侶》劇集進一步奠定了劉德華東南亞電視偶像小生的地位,無與爭鋒。

1985年11月至1986年10月,名頭日漸響亮的劉德華拒簽TVB條件苛刻的第二份合同引發了盛怒之下的無線電視對他的嚴厲封殺,遭遇"冰凍"的劉德華在靠著拍攝《投奔怒海》時跟林子祥學得的唱歌技藝試探著混跡歌壇,先是幸運地加盟群星閃耀的寶麗金唱片公司,繼而在"解凍"後擺脫無線投入嘉禾公司懷抱,棄視從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