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們的生活輕松了,還是沉重了 第15節:用笑聲撫慰寂寞-中國"情景喜劇"第一人(2)

于是,有之前成功的相聲創作為功底,梁左獨當一面,單獨負責一部分編劇,進展順利。英達和英壯合起來負責另外的部分,其中英壯寫,英達改,英達對英壯要求極其嚴格,最極端的一次,居然在英壯四易其稿後,還是被狠心的哥哥槍斃了!

1993年7月7日,這一天是英達34歲的生日,孕育了約8個月的《我愛我家》臨產。英達站在工運的攝影棚里,以導演的身份面對眾多現場觀眾和媒體記者興奮地宣布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正式開機。3個月後,隨寫隨拍的《我愛我家》完成了最後一集《都不容易》的劇本創作。英壯覺得,這最後的一集片名頗有象征意義——都不容易!

《我愛我家》沒有辜負廣大電視觀眾,在全國各地播出,反響超乎尋常的熱烈。雖然,京腔京調的情景喜劇沒能在北京自家的電視台上播出,但全國各地的電視台一遍遍地重複播出,已經有力地證明了情景喜劇對于中國觀眾同樣具有難以抗拒的誘惑力。該劇在觀眾中獲得的巨大反響和廣泛認同深刻改變了我們的喜劇觀念和欣賞趣味,開拓了我們的視野,並且推動了情景喜劇在中國的發展,推出了一批喜劇新人,它在情景喜劇上達到的高度是很難超越的。

《我愛我家》火了,情景喜劇也在中國站穩了腳跟。接下來的十幾年間,《東北一家人》、《閑人馬大姐》、《候車大廳》、《炊事班的故事》等等情景喜劇時不時地給人帶來驚喜。直到2006年《武林外傳》的大熱,其他情景喜劇集體趁熱打鐵,紛紛跟進,雖然不至于井噴,但也可謂是形成了一股情景喜劇的規模效應,創造了一個小高潮。而《家有兒女》目前也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和全國近30個省市台反複播出,收視率不斷攀升。

情景喜劇帶給人們歡樂,劇里劇外的笑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調劑,但是這種"充滿笑聲"的娛樂節目形式,在它帶給人們輕松與歡樂的同時,反映地卻是人們日益沉重的生活壓力。就像《炊事班的故事》的導演尚敬所說:"大眾需要娛樂,上班累了一天,回到家我們應該給人家看什麼?有人願意跟著苦情劇哭哭啼啼那就讓他哭去吧,但是我相信更多的人在看過現實中真實的天災人禍後,願意通過電視找到一點歡樂。"雖然,從《我愛我家》到《武林外傳》再到《家有兒女》等等,情景喜劇的表現形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但是其本質是不變的,都是一種輕松的方式在解讀著時代現象和文化。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希望找到機會緩解這種壓力。而情景喜劇與電視結合,達到了這一作用。逃避也好,消極也罷,起碼我們可以一邊看情景喜劇,一邊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