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們的生活輕松了,還是沉重了 第14節:用笑聲撫慰寂寞-中國"情景喜劇"第一人(1)

用笑聲撫慰寂寞——中國"情景喜劇"第一人

生活是沉重的,我們需要喜劇帶給我們的笑聲!——

編者

1992年11月的一天,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天會成為"情景喜劇"在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天。這一天,從美國回來的英達,決心把國外的情景喜劇移植到中國的熒屏上,于是,《我愛我家》開始醞釀。它創造了國內收視率第一和重播收視率第一兩項收視紀錄,並且現在有些地方台還在不斷地重播。《我愛我家》也成為了中國情景喜劇的里程碑,其藝術成就至今很難超越。由此,英達也被喻為中國情景喜劇的"爹地"。

120集情景喜劇《我愛我家》透過20世紀90年代北京一個6口之家以及他們的鄰里、親朋各色人等構成的社會橫斷面,展示了一幅改革大潮中大千世界絢麗斑斕的生活畫卷。創作《我愛我家》時,英達剛從美國回來不久,在國內僅僅演過電視劇《圍城》和《愛你沒商量》,覺得意猶未盡,于是與當時的妻子宋丹丹准備打造中國的情景喜劇,他們還找到了作家王朔。王朔語言俏皮、幽默,而且擁有大批年輕讀者,恰恰是制造情景喜劇的最理想的人選。

11月初的北京,暖氣尚未供應,可以說得上是北京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間。可是,英達與王朔,此刻卻是熱血沸騰,心底充滿陽光,他們的內心被即將由自己開創中國情景喜劇的緊張與興奮充斥著。數日後,兩頁由英達起草的故事大綱完成。英達與王朔鄭重其事地分別簽名,以自己的人格和名譽做擔保,開始積極尋求投資人。

算起來,《我愛我家》還是一個家族產業。首先是英氏家族。英達,《我愛我家》的導演,貢獻自不必說;英甯,《我愛我家》的策劃人之一;英壯,《我愛我家》編劇、制片主任兼演員;英若誠,英達的父親,在《我愛我家》中一直飾演老傅家的鄰居。其次,是梁氏家族。梁左,《我愛我家》的總撰稿,梁天的哥哥,很多著名的相聲段子都誕生于他的筆下,如《虎口遐想》、《電梯奇遇》、《特大新聞》、《小偷公司》等;梁天,在劇中飾演賈家的"小兒子";梁歡,梁天的妹妹,《我愛我家》的編劇之一。再者,此劇還是一個夫妻檔。英達和宋丹丹,當時被人們認為是一對恩愛的夫妻;趙明明和英甯更是一對一手領大學畢業證,一手領結婚證的甜蜜愛人。遺憾的是,他們的婚姻最終都走向了破裂。不過《我愛我家》也為英達和北大才女梁歡牽了姻緣。不管怎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英氏和梁氏家族共同打造了中國情景喜劇史上的開山之作。

1993年正月,北京西山,曹雪芹故居附近的一個隱蔽的招待所,除了一排軍人站崗、操練,再無任何人跡。英氏弟兄二人則躲藏在這里籌劃著《我愛我家》的第一集。故事情節還在醞釀之中,賈家的一些主要人物還不是後來播出的關系,譬如楊立新飾演的賈家長子,本來這個角色不是姓賈而是姓吳,字運堂,南方人,倒插門來到北方的賈家,但是寫完兩集以後,英家兄弟感覺許多戲不好進行了。兩人商量來商量去,從戲劇沖突和增加女主角等多方面考慮,干脆把倒插門女婿的角色改成了兒子。初春的西山,春寒料峭。都是第一次當編劇的英氏哥倆兒摸石頭過河,隨寫隨改、隨改隨寫,進度非常緩慢。眼看著窗外的春色漸濃,《我愛我家》卻依然還在10集以內徘徊。英達著急了,"如果照這個速度寫劇本,無論如何7月份是不能如期開機的。"怎麼辦?英達把頗有才氣的好友梁左請到了《我愛我家》的創作組。

1993年5月,《我愛我家》劇組建立,工作地點也從西山移到中國工人運動學院。學院的招待所比較簡陋,不能提供太多的帶空調的房間,請來的梁左被安排在標准間,而英壯就在只有電扇的普通間。梁左在藝術創作上極有天賦,他的加入,無疑給《我愛我家》的創作打了一劑強心針,為其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