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40節:普京:善弈者無極(1)

普京:善弈者無極

無極是強權之"勢"。

普京是作為一個中央集權論者崛起的,但他是一個開明的中央集權論者。他利用一切合法的手段團結了所有主流的政治力量,在三權分立的基本框架內將它們全部置于自己的意志之下。他說,國家手里握著一根橡皮警棍……等我們真被惹惱的那一天,會毫不猶豫地使用它,因為任何人都不能要挾國家。

普京展現了俄羅斯血統中堅毅、勇武與剛強,特別是那種置于絕地而後生的膽魄,突顯了彼得大帝的雄悍、執拗和專制。

俄羅斯曆史上曾出現過許多偉大的人物,也曾記載著世界上許多偉大的曆史事件。20世紀最後10年,俄羅斯的社會巨變再次極大地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當葉利欽在1999年7月中旬宣布解散剛組閣兩個月的斯捷帕申政府、任命名不見經傳的普京為代總理時,公眾輿論普遍認為這位47歲的聯邦安全總局局長,如同他的幾位前任一樣,可能只是俄羅斯政治星座上一閃即逝的流星。

但是,普京不但順利贏得了第一次總統大選,而且連任兩屆總統,受到俄羅斯民眾的歡迎,也成為最受人敬仰的人物。普京強硬、果斷、干練的執政風格和個人氣質,不僅符合俄羅斯在曆經長期的動蕩、倒退後,急需強硬人物挽救危局的客觀需要,也符合俄羅斯民族傳統中期盼"強人治國"的曆史文化傳統與社會心理。

更為重要的是,普京以民主的形式集權,成為俄羅斯曆史上最強勢的總統……

普京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最需要的位置上的

俄羅斯著名學者麥德維傑夫指出:普京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最需要的位置上的有用之人。普京上任後俄羅斯的經濟複蘇、政治穩定以及在國際形象的改善,從不同角度印證了麥德維傑夫的觀點。

在葉利欽執政時代,競選總統和議員等西方議會民主形式被一次又一次的東方式的政治危機攪得支離破碎;只有"休克"而無"療法"的激進經濟改革造就極少數暴富的寡頭,而老百姓陷入更加貧困的境地;曾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換來的是北約和歐盟的雙雙東擴。

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就是將"正處于其數百年來最困難時期的俄羅斯"交給了普京。

普京沒有辜負葉利欽的重托,用政績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有用之人"。經濟上,普京以"強國富民"為目標實施了一系列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改革政策,俄羅斯經濟不僅止住了下滑,而且開始全面複興。政治上,普京以民主的形式實現集權,通過一系改革措施理順了各種重大的政治關系,如總統與國家杜馬、總統與總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徹底改變了葉利欽執政時代以"亂"為特征的政治局面。外交上,普京以重振俄羅斯的大國雄風為目標,采取多邊務實的外交政策,以俄羅斯的利益籌碼平衡與各大國的關系。

總之,普京將俄羅斯帶入了新的曆史時期。

19世紀詩人費奧德爾·丘特切夫在談到俄羅斯的特征時曾作過這樣的概括:"單憑才智不能理解俄國,對它不能用常理推測,它有獨特的性格。"

葉利欽是深謀遠慮的權謀家、政治家。他不僅要在當政時駕馭著國家的方向,而且還要讓俄羅斯在他下台後,也能按照他制定的建國方針發展。他不願看到政權落入反對派手中,更不能容忍俄國的10年改革發生逆轉。可以說,葉利欽做出辭職和任命普京為總統的重大決策,正是出于這個戰略考慮。正如他所說:"俄羅斯必須由新的領導人帶領跨入新千年,他們必須是新面孔,有新思維,而且精力充沛。"

葉利欽辭職的更深層原因實際上是對俄羅斯未來發展道路的考慮。自1996年成功連任總統以後,葉利欽事實上已開始尋求能使他所開創的事業繼續下去的政治繼承人。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從年齡、知識和世界觀來看,他都同過去的世紀完全連在一起。因此,在新的千年、在非常有利的時機把權力移交給新一代領導人,是葉利欽深思熟慮的結果。正如葉利欽在辭職聲明中講:"我不應當阻擋自然的曆史進程"。

普京對于俄羅斯和世界來說,始終是一個"謎"。在《權力的公式》這本暢銷書里,普京被稱為是"沒有過去的人"。然而,事實證明,正是這個"沒有過去的人"扭轉了乾坤,使俄羅斯擺脫了葉利欽時代的停滯和倒退,出現了曙光和轉機。

普京得到了俄羅斯人民越來越深的理解和越來越多的支持。普京是一個精力充沛、意志堅定、穩健務實的人,他在走路時總是擺動手臂,給人以強健的軍人的印象。

普京在外交活動中展現出十足的個人魅力,既可以和英國首相到小酒館去喝酒,也可以同日本小姑娘較量柔道。普京使世界感到患病的俄羅斯在康複,也使俄羅斯民眾在長期的壓抑之後舒了口氣。

人們看到新總統對前總統采取了"一分為二"的做法:既要報答葉利欽的知遇之恩,保護葉利欽這個"自然人"及其一家,並在公開的場合對葉利欽倍加尊敬並給予隆重贊揚;又要努力擺脫束縛,開創自行決策的普京新時代。普京的做法既有人情味又有原則性,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寬容。

普京明白,要使俄羅斯這只生病的駱駝能夠重新站起來並和世界強國一道奔向綠洲,只有另選良方。

2004年3月14日,普京以71.2%的高得票率成功蟬聯俄羅斯總統。

2008年,普京連任8年俄羅斯總統屆滿,但是,"普京主義"、"普京路線"、"普京情結"已然充滿俄羅斯。普京已成為俄羅斯新精神領袖。

"你還不知道他已掌握你了,可你對他卻一無所知":克格勃生涯。普京成長于列甯格勒的一個平民住宅區,從小就夢想著能做一名間諜。他曾說,自己對克格勃的認識全部來自有關間諜的傳奇小說。早在十幾歲時他就要求加入克格勃,可是因為年紀太小而被拒之門外。克格勃圈內人士告訴他,想加入克格勃,最佳途徑就是先上法律學院。從那以後,他就立志要進列甯格勒國立大學法律系。

中學畢業後,普京終于如願以償,考入國立列甯格勒大學法律系。他在大學5年的時間(1970~1975年),正是世界觀開始形成的時期。這個時期是勃列日涅夫主政下蘇聯的停滯時期,僵化的體制、四處對外擴張和同美國的軍備競賽,制約了蘇聯本來就沒有彈性、忽視農業和輕工業的經濟,蘇共黨內缺乏民主,在社會上又壓制不同聲音,蘇聯社會的許多矛盾雖然還潛伏在水下,但正在逐漸消耗這個社會,危機的因素已經開始積累。不過,蘇聯政治社會還是穩定的。像普京這樣工人家庭出身又能認真讀書的學生,不會受到當時社會上持不同政見者的影響。

當時在法律系主講經濟學的是索布恰克教授,普京從三年級開始聽他的課。普京的畢業論文《論國際法中的最惠國原則》也是由索布恰克主持論文審查的,這篇論文得了"優"。這一關系,後來對普京的從政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索布恰克1937年出生于西伯利亞的赤塔市,那里距離中國的滿洲里只有200多公里。索布恰克和普京有某些相似之處:同樣出身于工人家庭,索父是火車司機,家境並不寬裕,靠努力學習,進入名牌大學而改變了命運。索布恰克在列甯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即被分配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工作,那里是安德羅波夫和戈爾巴喬夫的故鄉,索布恰克在當地工作的時候,戈爾巴喬夫正擔任邊疆區共青團的書記。索布恰克在工作之余以函授的方式讀完列甯格勒大學的法律研究生,此後終于回到了列甯格勒的母校,擔任了法律教授。索布恰克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知識分子,對當時蘇共的統治方式持批判態度,不過在講台上他不會公開挑戰當局,因為那樣做的結果,將是被捕和流放國外。因此,索布恰克和普京的關系只是普通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只有在大環境改變的特定條件下,才會形成政治上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