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54節:普京:善弈者無極(15)

問題的複雜性在于,普京上台後必須面對和正視寡頭的影響及其對其總統職位的全方位纏繞。

普京當選總統,如果全部繼承葉利欽的路線和政治遺產,必然要接受"寡頭干政"這份遺產,與寡頭妥協,接受寡頭的政治控制。但是葉利欽的這份政治遺產十分危險,它已經使俄羅斯走入了死胡同。正如齊普科所指出的,普京作為國家領袖,他的未來取決于他是否有能力解決寡頭問題。

齊普科寫道:"如果他不僅善于遠離寡頭並與他們保持同等距離,而且還切斷寡頭們發財的行政和經濟資源的話,那我們就會有救了;但是,如果普京沒有找到完全適合的、行之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的措施,那麼我們就未必還會有保持文明發展的機會。"

普京在其第一任期內對寡頭采取了"打擊"、"規制"和"利用"的三種類型政策。

關于"打擊"政策。第一,打擊極少數敢于直接干政的寡頭。例如,2000年將古辛斯基和別列佐夫斯基逐出國外;2003年將霍多爾科夫斯基押至拘留所。普京打擊寡頭的標准和規則是,誰干政就打擊誰,誰與當局對著干就懲罰誰。普京對寡頭的紅色底線就是,反對寡頭從政。寡頭越過政治這條紅線,普京就會采取強硬措施。第二,打擊少數寡頭的經濟違法犯罪行為。除了上述三個寡頭受到打擊外,2000年,普京政權又迫使波塔甯向國庫上繳1.4億美元的罰金,以懲罰其在私有化過程中的壓價行為。這樣做就是給寡頭們上"示范課",要求寡頭們今後奉公守法,合法生財。

普京打擊寡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修理"的都是那些干政亂政的寡頭,而"修理"的方式毫無例外地從"經濟問題"入手。從"經濟問題"入手來解決與寡頭的"政治問題",是普京整治寡頭的一個重要特點。無論整治古辛斯基和別列佐夫斯基,還是整治霍多爾科夫斯基,普京都運用這一套手法。這表明普京對阻止寡頭干政已經有一套比較成熟的想法。普京打擊霍多爾科夫斯基,從戰術上看實際上是政治上的"先發制人",將未來的政治對手遏制在剛露頭階段,將未來的政治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以掃除2008年的政治對手,最大限度地減少未來可能付出的政治代價。

關于"規制"政策。第一,清點國家資產;第二,保障平等的競爭條件;第三,打破寡頭壟斷;第四,"等距離原則",就是讓市場的所有主體都能同政權保持同等距離,這一方面是所有權的保障,另一方面是政治經濟領域的一塊基石;第五,發展中小企業;第六,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法律是普京"整治"寡頭的一個工具,早在2000年普京就表示,絕不允許寡頭要挾國家,如果寡頭這樣做,引起當局的震怒,則毫不猶豫地使用國家手里掌握的大棒。

關于"利用"政策。普京對寡頭在采取"打擊"和"規制"政策的同時,還實行了"利用"的政策。普京並不是反對所有的寡頭。對于那些不干政的寡頭,普京采取利用和安撫的政策。普京深知,寡頭對俄羅斯政治、經濟和社會都在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因此,他扶持那些支持現政權的金融工業集團,力圖利用支持現政權的金融工業集團來振興俄羅斯。

正如普京所說:"國家手里握著一根橡皮警棍……等我們真被惹惱的那一天,我們會毫不猶豫地使用它,因為任何人都不能要挾國家!"

解散卡西亞諾夫政府:與"葉利欽時代"徹底割裂。2004年2月24日下午,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卡西亞諾夫及其內閣辭職,副總理赫里斯堅科被任命為政府代總理,並責成現政府成員繼續履行職責直到新政府成立為止,這樣,普京總統實際上只解除了卡西亞諾夫一人的總理職務。

普京解散卡西亞諾夫政府的消息讓朝野吃驚。盡管總統解散政府的事情在葉利欽時代幾乎是家常便飯,但這卻是普京時代的第一次。但俄羅斯知名政論學者米戈拉尼揚則認為,克里姆林宮解散政府意味著普京與葉氏家族的最終決裂,標志著葉利欽時代在俄羅斯政壇上徹底結束。

卡西亞諾夫是葉利欽精心培養出來的。為了擺脫葉利欽勢力的影響,普京已幾乎將葉利欽的舊部更換完畢,在政府新舊交替的時刻,卡氏的使命已到了盡頭。而且,卡西亞諾夫與普京在經濟改革上有分歧,卡氏的"穩步發展"思路與普京的"高速發展"方略不相容。另外,卡西亞諾夫還公開反對逮捕霍多爾科夫斯基。

如果發展經濟上的分歧普京還能容忍的話,那麼反對逮捕霍氏則被普京看作是有意袒護寡頭經濟,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還有媒體認為,普京把卡西亞諾夫看成了政壇激烈競爭的對手。為了防患于未然,普京不得不把卡西亞諾夫清理出局。卡西亞諾夫為人正直、坦誠、作風穩健、反應機敏,政府管理經驗豐富,加上同西方工商界有良好的合作關系,他擔任總理4年來,人氣不斷攀升。這樣出類拔萃的實力人物一旦和寡頭配合起來問鼎總統寶座,必將對普京造成無法估量的威脅。因此,他被普京當成了政治上潛在的對手,充當了普京與寡頭經濟斗爭的犧牲品。仔細分析一番其他6名總統候選人無論是格拉濟耶夫、哈里托諾夫、米羅諾夫,還是雷布金、馬雷什金和伊琳娜田,他們與普京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即便是6人聯合,也無法威脅普京的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