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61節:普京:善弈者無極(22)

其實,俄羅斯的頻頻軍事動作,一直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普京的強軍計劃甚至包括2007年至2015年間,俄羅斯將拿出近2000億美元更新武器庫,購買新一代的導彈、飛機,組建兩支航母戰斗群,每支擁有3艘航母。國際輿論紛紛指出其背後隱藏的再造"軍事帝國"、重振大國雄風的夢想。

"我是彼得大帝":給你一個奇跡般的俄羅斯

2003年5月30日,普京邀請世界45個國家元首聚會聖彼得堡,慶祝這個城市建市300周年。還有2萬多名記者,1.5萬個代表團成員。

普京把世界所有強國的領袖們請到這里,到底想展示什麼?或許是彼得大帝的偉大、雄悍、執拗和專制,特別是那種置于絕地後生的勇氣吧。

彼得大帝是那個時代最有影響的政治家,是聖彼得堡城的奠基者。

建都是彼得執政時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他從政的象征與改革的產物。聖彼得堡城的建立及成長的曆史,就是彼得大帝和他的國家走向強盛的曆史。這是一個封閉國家走向改革與開放曆史的開始,走向現代化的開始。盡管這個偉人偏向于貴族階級,很多事做得不近人情,但他的偉大是曆史難以否認的。

黃昏時分,聖彼得堡上空飄起一場雨,原定在廣場舉行"聖彼得堡300歲誕辰"慶祝活動改在伊莎大教堂,站在這座教堂外的涅瓦河畔,一向表情冷峻的普京說:"這座有著300年曆史的城市邁入了新的發展紀元。"而此刻,在遙遠的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天剛破曉——幅員遼闊、橫跨11個時區,占世界陸地總面積1/6的俄羅斯,沉浸在對彼得大帝的追憶之中。

300年前,彼得大帝建造了聖彼得堡,為俄羅斯開辟了向西望的視野和走向強大的契機。這位俄羅斯強人當時說:"設若天假我以年,聖彼得堡將變成另一個阿姆斯特丹。"

"給我20年,還你一個奇跡的俄羅斯。"這是普京的承諾。

"聖彼得堡300歲誕辰"的盛典,能否成為普京、這個被期待成為彼得大帝繼承者的人,帶領俄羅斯回歸歐洲、回歸世界大國行列的新的里程碑?

聖彼得堡涅瓦河邊的廣場上,建造有一尊彼得大帝的紀念像,普希金曾經為此寫過《青銅騎士》。這尊雕塑有兩個特點:面向西方,急速奔跑。這是葉卡捷琳娜大帝獻給前輩彼得大帝的紀念。法國雕刻家法爾科內說:"我所表現的沙皇是馳騁原野,縱橫山河的帝國。雖然,大自然和守舊勢力給他設置了無數的障礙,但他以超人的智慧和毅力克服它們,並以驚人的速度改變了國家的面貌。"從古羅馬以來,帝王像都是穩穩地站著的,坐騎三條腿著地,一條腿提起來,惟獨這尊雕塑的坐騎一雙前蹄高高揚起,以高速奔跑的姿態,奔向西方,這在歐洲是獨一無二的。

普京在列甯格勒出生,從小學讀到大學,畢業後進克格勃,之後又回列甯格勒工作,直到外派赴東德。1990年他從克格勃退役,又回到列甯格勒,1996年他才離開故鄉到莫斯科。列甯格勒/聖彼得堡在普京的人生軌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列甯格勒名稱的變化就折射了這個城市的曆史。始建于1703年的彼得堡,完全是彼得大帝個人意志的產物。普京最崇敬的人物就是彼得大帝,這當然不是偶然的。

東斯拉夫人從公元9世紀開始定居今俄羅斯的歐洲部分。14世紀莫斯科大公國建立。1462年至1505年在位的伊凡三世統一了所有東斯拉夫人的土地,成為全俄羅斯的領袖。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經過留里克王朝和王朝混亂時期,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開始統治俄羅斯,一直到1917年這個王朝被推翻。在彼得大帝之前,俄羅斯的曆史圍繞著莫斯科展開。

彼得一世(1672~1725)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的兒子,17歲親政。彼得有雄才大略,他化名到當時的航海大國荷蘭和英國學習造船技術,創建了俄羅斯的海軍艦隊。他不斷對外發動戰爭,其中最重要的是聯合北歐的薩克森(今德國北部)和丹麥-挪威,展開對北歐霸主瑞典的北方戰爭。在戰爭初期,彼得就在通往芬蘭灣的涅瓦河兩岸開始構築堡壘,並命名為彼得堡。這個地方自然條件惡劣,沼澤遍布,交通不便,只有荒無人煙的原野和狼群出沒的大森林。但是,這里是通向波羅的海的出口,是俄羅斯通向歐洲的海上通道。彼得以他特有的頑強意志,決定遷都此地。他不顧莫斯科貴族和官員的反對,一意孤行,既向大自然挑戰,也向俄羅斯的傳統挑戰。在無數苦役犯、農奴和士兵的尸骨上,聖彼得堡終于在1712年出現了雛形,正式成為首都,造船、火藥、造幣和紡織工業逐漸發展起來,到18世紀中葉,聖彼得堡已經有10萬人口。

彼得一世在1721年接受國父和全俄羅斯大帝的稱號。他是俄羅斯曆史上最重要的沙皇,運用暴力和強制手段在封閉落後的俄國推行歐化,包括改革政治體制,建立近代軍隊和造船廠,興辦非宗教的教育,提倡和鼓勵商業,興建科學院、博物館和劇院,創辦報紙,其改革措施幾乎包括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不准貴族和民眾男子留須,強迫民眾穿西式的服裝。馬克思在《論蒲魯東》里提到:"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