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67節:普京:善弈者無極(28)

"統一俄羅斯"黨將普京的《國情咨文》綜合成"普京計劃",並作為競選綱領。無論2008年總統大選後普京以何種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可以肯定地說,普京所推行的路線在今後一個時期的俄羅斯是不會有變化的。普京路線的行之有效是這個路線得以繼續下去的社會基礎,而普京本人上升為俄羅斯的精神領袖、以"統一俄羅斯"黨為首的"普京黨"秉政,則是長期貫徹這一路線的政治保障。

2007年9月10日,剛從澳大利亞飛往阿聯酋進行國事訪問的普京總統對隨行記者敞開心扉,表示他將會像一個冰球運動員那樣在總統崗位上戰斗到最後一秒鍾:"在我的手表上始終是莫斯科時間。"

"普京情結":以精神領袖蔓延魅力。或者說俄羅斯正在遭遇著領導人"危機",但此"危機"卻非彼危機,俄羅斯的"危機"是行將任期屆滿的領導人仍舊深受民眾擁戴,以至于在普京第二任期即將結束時,俄羅斯不少政治家和許多民眾支持修改憲法,希望普京繼續領導俄羅斯。

普京用他的政治行動塑造了一個"普京之謎"——一個謎一樣的"普京現象";同時也用他的政治行動創造了一個"俄羅斯之奇"——一條奇特的俄羅斯發展道路。

在俄羅斯領袖崇拜的曆史中,普京並不是一個特例。但俄羅斯民眾"非他不可"的依賴感,卻是前所未有的。為了不讓普京時代就此終結,一些政壇人士紛紛鼓勵普京的妻子柳德米拉參加總統選舉,接替其丈夫的職務。盡管這一提議實現的可能性很小,但從中可以看出,俄羅斯人內心深處有著一種難以言表的"普京情結"。

正如美國作家保羅·斯塔羅賓說的"意外的獨裁者":普京不是民主主義者,也不是像亞曆山大三世那樣的沙皇,或者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的宗教民族主義者。他有點像這三者的兼而有之,而這似乎正是俄羅斯人所需的。

"斗士"普京——"他正恢複元氣、積聚力量、養精蓄銳和瞄准敵人,決心以任何代價贏得勝利"。

"契卡"普京——"他是冷靜思考、善于規避和適時調整的楷模"。

"信徒"普京——"他成為俄羅斯思想的監護人、成為民族精神的守護者"。

普京獲得俄羅斯民眾的支持,是由于他強硬、果斷、干練的執政風格和個人氣質不僅符合俄羅斯在曆經長期的動蕩後、急需強硬人物挽救危局的客觀需要,也符合俄羅斯民族傳統中期盼"強人治國"的曆史文化傳統與社會心理。

葉利欽時代曾造就了一個寡頭階層,極少數寡頭擁有了俄羅斯近70%的財富,而民眾則感到今不如昔。當選總統後,普京就明確警告21個著名寡頭、大企業家和大資本家不能干預政治,政權也不干預企業界的經營活動。

普京以猛藥治療俄羅斯的重症——車臣問題。1999年9月,普京擔任總理一個月時,其民眾支持率僅1.7%,到12月則高達58%。這期間,他主要做了一件事,即第二次車臣戰爭。普京多次親臨前線視察,有時甚至自己駕駛戰斗機。

盡管2004年的別斯蘭人質事件在人們內心留下了難以彌合的創傷,但普京在面對恐怖主義所采取的強硬政策仍然得到了大多數俄羅斯人的支持。

普京上任後決心建設"俄羅斯式民主"。他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諸如改變寡頭富豪和外部勢力操縱新聞媒體的危險局面,整合親政府的政黨力量,加強垂直權力體系等。

"俄式民主"使普京遭到了西方的批評。美國總統布什對普京個人的評價也大起大落,先是認定"這是個可以打交道甚至值得信賴的人",後又將他視為"後蘇聯時代的最後一個人"。

但經曆政治動蕩和經濟衰退的俄羅斯民眾對此卻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寬容和理解。

這種對元首的迷戀還來自"大俄羅斯民族"情結。"盡管早已告別了君主制度,但俄羅斯人至今仍把彼得大帝、葉卡捷林娜二世等使俄羅斯成為一流強國的獨裁者作為崇拜的偶像。這樣說來,讓俄羅斯再度崛起的普京被人追捧也就不難理解了。"莫斯科國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柯瓦倫克·伊萬諾維奇說。

在葉利欽執政時期,俄羅斯媒體大多被壟斷寡頭和各種政治力量所左右,政府對言論的影響十分有限。這些大集團控制的媒體帝國把盈利放在第二位,其首要任務是為集團的政治利益控制輿論導向,影響民眾的政治情緒,左右政府決策,甚至公然與政府唱對台戲,激化社會矛盾。

與此同時,西方也大舉滲透俄羅斯的媒體,創辦"橋"媒體集團的寡頭古辛斯基就曾與美國《新聞周刊》聯合創辦了《總結》雜志,企圖利用西方投資控制整個俄羅斯媒體,在政經兩界呼風喚雨。

在普京執政以後,俄國家杜馬先是通過一項議案,禁止外國資本在俄羅斯媒體中取得控股權。隨後,俄羅斯國有大公司開始一步步收購俄羅斯各媒體。2001年,寡頭古辛斯基因為巨額債務問題受到檢察院起訴,他創辦的"橋"集團被查抄。接著,另一位寡頭別列佐夫斯基又遭檢察院起訴逃往國外,他旗下的幾大媒體自然又被收歸克里姆林宮麾下。俄羅斯三家全國電視台受政府管制,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還收購了《共青團真理報》,該報銷量達80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