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72節:曆史與未來的"交鋒"(4)

戈爾巴喬夫所做的這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一心只想保住他的那個已經一錢不值的所謂"中央"不被取消,保住他的一錢不值的蘇聯總統的位子不被取消。他在這個時候還不知道他僅有的一點象征性的權力馬上就要被他的"合作伙伴"徹底取消了。

從廣大前蘇聯人民,到戈爾巴喬夫本人,對前蘇聯的崩潰都抱有一種後悔和惋惜的心情,雖然得到了民主和自由甚至更多的人權,但卻失去了幸福的生活和國家的尊嚴。而戈爾巴喬夫本人在那次改革開始,是裝了一腦子的西方民主思想投入改革的,是抱著對現行體制十分憎惡的心情來進行改革的,是沒有任何後續手段就對國家最重要的意識形態做改革的。他把自己的身份放在了一個普通的蘇聯公民的位置上,而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蘇聯這樣一個大國的主要領導人。他一開始就急于打破現行的體制,而完全沒有為新體制的建立做出任何准備。他在蘇聯人民還沒有為接受陌生的西方民主、自由做好思想准備時,就天真地大力推進這種思想。他崇拜美國,但卻不知道美國人是怎麼算計他的,也許他自己對"民主"、"自由"並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認識,尤其在實踐上更是一竅不通。

戈爾巴喬夫年輕氣盛,而且讀過很多的書,說起話來理論一套一套的,做起事來也似乎有些魄力,在平常他確實能夠迷惑一大批崇拜理論的人。但往往這些空洞的理論在險惡的政治實踐中是最無能、也最有害的。時隔10年後,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深深體會到,改革時期,加強黨對國家和改革進程的領導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如果一個國家和一個黨,全面否定自己的曆史,否定自己的領袖人物,面對敵人的攻擊就會束手無策;如果黨失去對社會和改革的領導,就會出現混亂,那將是非常危險的。"

戈氏的另一段話也許更能真實地反映出他面對俄羅斯現實做出的反思:"我們在沒有做好准備的情況下,使蘇聯社會大開放。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下,國內工業受到致命打擊。極少數人一夜暴富,斂財數額之巨僅次于美國的大亨,而赤貧的人數卻遠遠超過了蘇聯時期。"

在俄羅斯能做出這種對比和反省的絕不僅限于這位前領導人。從俄政府決定恢複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的旋律為俄羅斯國歌,普京總統下令重新恢複"斯大林格勒",俄高層領導提出要將蘇聯時代的紅五星作為俄軍軍旗圖案和軍徽圖案等一系列變化中,可以看出曾在俄羅斯執行的與前蘇聯"劃清界限"的政策已告終結。

葉利欽:"技術力學"。葉利欽以工程技術專家的身份在地方上擔任了多年黨的領導職務,看到了蘇聯國家在經濟、政治和外交等各個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困難。這一點與戈爾巴喬夫很相似,也就是說,他們對國家的前途和發展似乎有著強烈的責任感,都有著極強的表現欲望。

但與戈爾巴喬夫不同的是,葉利欽的性格像很多技術官僚一樣,講求實用和功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甚至敢于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破釜沉舟,敢于直接否定蘇共的一切包括否定蘇共的創始人及其思想。這也造成他後來在治理俄羅斯國家的過程中在決策、用人和治國方針上一再出現失誤。可以說葉利欽是在戈爾巴喬夫這片土壤中產生出來的一個人物,如果沒有戈爾巴喬夫,也許葉利欽就在烏拉爾山以東的斯維爾德若夫斯克州那個遙遠的地方心安理得地當他的第一書記了。

蘇共中央的前幾任總書記之所以沒有像戈爾巴喬夫那樣突擊提拔葉利欽,可能正是認為葉利欽就只是一個技術官僚或者頂多是個州委書記的料子。可是曆史偏偏叫他碰上了與他有著某種相同性格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複雜的世界局勢中同樣心存幻想,狂熱追求連西方自己也語焉不詳的自由、民主、人權這些東西,而對國內外局勢缺乏正確的判斷和把握。

1985年,剛剛上任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葉利欽的管轄范圍內的蘇聯石油工業重地秋明視察時,葉利欽作為對技術很在行的地方官僚,當然是全程陪同者,葉利欽的這次陪同視察,給戈爾巴喬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戈爾巴喬夫覺得在他即將開始的改革進程中,十分需要有葉利欽這種敢于否定蘇共路線、具有非常性格和思想的人。

1985年4月,就在戈爾巴喬夫剛剛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一個月,葉利欽奉調進入莫斯科任蘇聯建設部長。他在這個位子上呆了不到5個月,1985年12月又被提拔為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候補委員,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成為蘇聯政壇上一顆耀眼的新星。

擔任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後,葉利欽竭力執行戈爾巴喬夫的戰略部署,在莫斯科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路線,尤其是在提倡社會民主、反對官僚主義和政治腐敗上狠下了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