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強權的碎片 第74節:曆史與未來的"交鋒"(6)

當葉利欽奪得了俄羅斯的領導權之後,"共產黨員"已成為他身上的一個累贅,于是葉利欽毅然退出了蘇共,造成了對蘇聯國內和世界的一次震撼性影響。

然而,國家各方面的情況並沒有好轉的跡象,當時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之間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社會經濟秩序面臨崩潰的邊緣,物價暴漲,生活必需品奇缺。各加盟共和國均已發表主權宣言,蘇聯軍隊對這一連串的變化,茫然不知所措。

對于這種局面,由戈爾巴喬夫領導的蘇共中央已經基本失去控制,所有的講話和呼籲根本不起作用。這個結果的出現,大大地出乎滿腹經綸、書生氣太過的戈爾巴喬夫的預料。

"8·19"事件以後,蘇聯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葉利欽覺得時機已經成熟,經過精心但同時又很愚蠢的策劃,他與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三人簽署了《別洛韋日協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逼迫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無奈地宣布辭職,葉利欽順理成章地入主戈爾巴喬夫的辦公室,成為克里姆林宮的新主人。

葉利欽終于在這場混亂的改革鬧劇之中獲得了自己豐厚的利益,但他很像一個點燃了草垛子取暖的農人,得到了火熱和輝煌,而沒有想到同時也將引燃後面的草垛子以及整個大宅院。

從葉利欽于1985年底自斯維爾德若夫斯克州進入莫斯科,到1991年入主克里姆林宮的這五年多時間的經曆來看,起初葉利欽在對待改革的思想上與書生戈爾巴喬夫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比戈氏更具有挑戰性和冒險性,其在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的任上所做的一些事,幾乎就是戈爾巴喬夫的思想的最佳實踐。只不過葉利欽做得更大膽,更直接一些而已。

葉利欽在戈爾巴喬夫新思維中嶄露頭角,這得益于他的大膽與執著,短時間內的平步青云給了他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國家機器就是他的實驗設備。葉利欽從下到上連升幾倍級,所以他改革的決心強烈。戈爾巴喬夫絕沒想到找了一個自己的掘墓人,但他已無回旋余地了。戈爾巴喬夫是蘇聯總統,在各加盟共和國紛紛脫離中央的情況出現後,他自己把自己架空了,也失去了西方的信任,他的作用已結束了。

而葉利欽卻是俄羅斯的總統。葉利欽起初給予蘇聯人民的印象就是一個具有強烈民主思想的改革家,他在任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兩年時間里的作為也給人這樣的印象。正因為如此,蘇聯人民把蘇聯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也才有他在1990年俄羅斯首次全民選舉的勝利。但是當他得到了俄羅斯總統的權力以後、當他把俄羅斯經濟搞得一團糟以後、當他在俄羅斯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以後,他考慮的已經不是民主,不是全體俄羅斯人民的利益了,而是如何保住他的總統位子。為此他可以不擇手段地踐踏民主,炮轟議會大廈,可以為了選擇一個他滿意的接班人,而不惜在兩年時間內連續五次更換總理。

1991年,葉利欽好像已經在俄羅斯總統的位子上坐穩了。這時人們發現總統身邊總有一個年輕的面孔,他臉色白皙,身寬體胖,舉止溫文爾雅,像個剛剛畢業的研究生。他就是後來被人們稱作給俄羅斯帶來災難的"休克療法"的極力倡導者,時年僅35歲的蓋達爾。當時他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事實上在行使總理職權。取得了俄羅斯總統的權力之後,葉利欽立即按照西方的要求,不顧國內的強烈反對,按照美國推薦的一位著名經濟學家開出的藥方,在蓋達爾的指導下,俄羅斯全面推進"休克療法"。

1992年一開始,葉利欽在國內把"休克療法"的事布置下去以後,充滿了天真又愚蠢的幻想,帶著一份長長的賬單踏上了遍訪歐美日各資本主義國家的旅途。1月30日會見英國首相梅傑,2月1日與美國總統老布什會晤,2月4日會見加拿大總理馬爾羅尼,2月6日會見法國總統密特朗,2月7日會見德國總理科爾,2月26日會見日本首相宮澤喜一。葉利欽與這些資本主義巨頭見面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錢。俄羅斯經濟基礎雖然依然龐大,但經過戈爾巴喬夫幾年的折騰,已經生產不出什麼東西來了,國內經濟狀況十分危急。但是這些精于算計的資本主義頭頭們似乎早就統一了口徑,一致要求要等看到了俄羅斯市場經濟見了"成效"以後才能給錢。這就是說,西方要求俄羅斯國內正在實行的"休克療法"必須堅定地推行下去。

西方答應給的錢沒有要來,這太常見了。在搞垮俄羅斯之前,美國曾經答應波蘭的"團結工會"搞垮社會主義陣營就給1000億美元的援助,但最終連1億美元的援助也沒有。

有前車之鑒,葉利欽卻視而不見。訪問並沒有收到預想的效果,俄羅斯國內的經濟狀況卻在"休克療法"的治療下一落千丈:1992年下半年,俄羅斯全國的國民收入下降20%,工農業總產值分別下降19%和10%,通貨膨脹尤如脫缰的野馬,高達2200%。到年底,盧布與美元的比價狂跌到500:1,國家預算赤字上升到6419億盧布。國內社會秩序極度混亂,宗教力量畸形發展,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國家軍事力量大幅度衰減。俄羅斯總統與議會之間在領導權上展開的爭奪以及人民對總統的不信任,俄羅斯國內各分裂主義勢力的迅速擴大,使葉利欽不得不放棄了對經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