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民主的碎片 第87節:烏克蘭:天鵝絨革命(3)

美國、歐盟等表示不承認選舉結果,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聲明,並撤回自己的大使以示抗議。美國總統布什的特使、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理查德·盧格的態度強硬。他認為烏克蘭當局不僅動用行政資源幫助亞努科維奇參選,而且涉嫌在投票中有組織地進行舞弊。監督選舉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洲議會、歐洲委員會和北約的觀察員紛紛指責烏克蘭大選存在舞弊現象。

"這次選舉的很多地方並不符合關于民主選舉的國際標准,"歐盟派遣的監督小組負責人布魯斯·喬治說,"當局動用國家資源支持總理,而且媒體也出現了壓倒性的傾向。"

歐盟輪值主席國荷蘭外交大臣貝爾納德·博特宣布,歐盟國家已經召回了駐烏克蘭大使,作為對大選不公的抗議。歐盟25個成員國還決定向烏克蘭議會和即將離任的總統庫奇馬分別發表抗議聲明,要求盡快解決選舉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2004年11月25日,作為烏克蘭鄰居的波蘭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決定接受烏克蘭時任總統庫齊馬邀請,前往基輔調停選舉危機。而歐盟負責外交事務的最高行政官員索拉納也決定前往。這樣,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波蘭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立陶宛總統阿達姆庫斯、歐安組織秘書長庫比斯、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格雷茲洛夫等各方調解代表陸續到達基輔,但經過3個小時的談判,首輪國際調停以失敗告終。

11月26日,烏克蘭最高法院接受尤先科陣營的訴訟請求,決定對選舉進行調查,並宣布禁止任何官方宣布選舉結果。這意味著停止了選舉委員會的權力,也意味著無論是庫齊馬總統還是亞努科維奇總理都很難對選舉結果施加更多的影響。

這種裁決當然對尤先科有利,對亞努科維奇來說則不是件好事。所以尤先科對此表示歡迎,而亞努科維奇則不以為然。亞努科維奇說,通過街頭示威改變選舉結果是不能接受的。

11月27日,烏克蘭大選危機首輪多邊國際談判舉行,會議無果而終,尤先科要求重新進行選舉。同日,烏克蘭議會宣布第二輪投票無效,並通過對中央選舉委員會的不信任案。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表示,不反對重新進行選舉。

2004年11月28日,烏克蘭救亡委員會向現任總統庫奇馬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24小時內撤銷亞努科維奇的總理職務。11月29日,負責調停危機的烏克蘭議長說,爭執雙方同意舉行大選。

"東、西"兩種走向。正如美國蘭德集團2004年10月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的大選也許僅僅是帶來其國家政策方面的改變,而烏克蘭選舉的影響則是方向性的"。蘭德集團的報告是基于烏克蘭重要的戰略地位。

烏克蘭是一個擁有4800萬人口的歐洲大國,隨著2004年3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7個國家正式加入北約和5月歐盟接納10個新的成員國,烏克蘭成為歐洲大陸上歐盟和北約與俄羅斯之間不多的非西方結盟國家。此時的烏克蘭,究竟是選擇繼續作為俄羅斯重要的緩沖地帶還是投向歐美的懷抱,將對美俄在這一地區的勢力格局造成深遠影響。

烏克蘭如果選擇加入歐盟或北約,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打壓,獨聯體內部地緣政治將呈現更加多元化態勢,而北約的觸角將深入中亞和外高加索,引起這一地區的國家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似的改變,那樣俄羅斯將失去許多在重大國際事務中談判的砝碼,複興大國的夢想將徹底破滅,最後只有淪為地區性的大國。

許多分析家認為,烏克蘭參加2004年選舉的兩名總統候選人截然對立的政治立場,讓2004年總統選舉變成了兩大陣營支持下兩個人之間的公開較量。

在許多人看來,亞努科維奇的成長經曆無異于現代版的"灰姑娘":小小年紀成了孤兒,被凶惡的後母趕出家門,流落街頭,兩次鋃鐺入獄,後來成為總理、角逐總統。許多人稱其為"烏克蘭的灰姑娘"。

亞努科維奇于1950年7月9日出生于頓涅茨克州的一個工人家庭。他的童年充滿了痛苦的回憶,剛兩歲時母親便撒手人寰,父親一手將他拉扯大。亞努科維奇在回憶過去時感慨地說:"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而且非常貧困的家庭,我從小便渴望擺脫這種貧困。"正所謂"寒門出貴子",飽嘗生活艱辛的亞努科維奇從小便發奮讀書,一直是學校里最優秀的學生之一。

亞努科維奇的就業履曆十分豐富,當過焊工、鉗工、機械師、頓巴斯運輸修理廠廠長、烏克蘭煤炭工業運輸公司總經理、頓涅茨克州汽車運輸聯合公司總經理、頓涅茨克州長以及烏克蘭總理。他是經濟學博士,烏克蘭國家科學院主席團成員,3個級別的"功勳"獎章他都獲過,連總統庫奇馬也沒有如此驕人的榮耀。自1996年起,亞努科維奇在仕途上一帆風順:1996年8月,任頓涅茨克州副州長;1997年5月至2002年11月,任頓涅茨克州州長;2002年11月,亞努科維奇被任命為烏克蘭獨立以來的第十任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