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失明的窗欞 第13節:梅蘭芳-暗香浮動月黃昏(1)

歐陽予倩已經通過了狡詐時間的種種刁難,可以有幸酣暢地將生命富足的美酒飲至杯底的酒渣。

梅蘭芳-暗香浮動月黃昏



梅蘭芳,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10月22日生于北京前門外李鐵拐斜街的一座老屋里。這年,大清國和日本的軍艦在黃海上激烈對陣,他出生的當天,李鴻章的頂戴花翎被端走。

1900年,7歲的梅蘭芳親眼看著八國聯軍進了北京城。

庚子年底,伯父梅雨田已經欠下很多債,家里幾乎入不敷出,萬般無奈之下,梅雨田賣掉了李鐵拐斜街的老宅,全家搬到了宣武門外的百順胡同,租了宋家的幾間屋住,鄰居是已經很有名氣的老生楊小樓和梅蘭芳的姨父徐寶芬。

梅蘭芳8歲的時候,梅雨田為他找來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也是梅巧玲的弟子朱小霞教他戲,朱小霞把四句老腔反複教他,可梅蘭芳,就是不開竅,朱小霞一氣之下甩下一句:"祖師爺(唐明皇)沒給你這口飯吃",走了人。梅蘭芳成名後,有一次在後台遇到了朱小霞,朱小霞面露愧色地說:"我那時真是有眼不識泰山!"梅蘭芳笑笑說:"您快別說了,我受您的益處太大了,要不挨您這一頓罵,我還不懂得發奮苦學呢。"

當時認為梅蘭芳不是塊唱戲的好材料的人並不只朱小霞一人,看著梅蘭芳長大的姑母在他成名後曾對人說道:"就說他幼年相貌,也很平常。兩只眼睛,因為眼皮老是下垂,眼神當然不能外露。見了人又不會說話。他那時的外形,我很率直地寫下他八個字的批語:'言不出眾,貌不驚人!'"

梅蘭芳對自己的評價也是:"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梅雨田後來又為梅蘭芳找了一位師傅吳菱仙。這位師傅同一般教戲的先生不一樣,他對梅蘭芳格外有耐心,一遍學不會,就再教一次,總之直到學熟練為止,而且放在手邊的戒方,從沒對梅蘭芳用過。梅蘭芳在吳菱仙嚴格而很有分寸的調教下,進步日益明顯,在梅蘭芳12歲的時候,師傅吳菱仙把他抱上了廣和樓戲台上的鵲橋,一株嬌弱的梅自此綻開了花苞。

吳菱仙並不是吳半仙,白眼一翻捋捋痣上的三根毛掐著中、食指一算,就知道梅蘭芳日後必定大展宏圖,所以才對梅蘭芳分外照顧。

距今一百多年前,如日中天的慈禧太後在宮里一次看戲時,被戲里扮演蕭太後的演員所吸引,慈禧對他生動的表演嘖嘖稱贊,這個因為體型稍胖而被慈禧戲稱為"胖巧玲"的演員,就是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梨園里面的"活蕭太後",後來梅巧玲成為"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班主。在同治、光緒年間,有位畫家把自己欣賞的13個京劇演員的肖像畫在了一個卷軸上,梅巧玲也位列其中,這些人被稱為"同光十三絕"。

有一次,吳菱仙家里出了意外,班主梅巧玲碰巧知道了,他冷不丁扔給吳菱仙一個小紙團,說"菱仙,給你個檳榔吃",吳菱仙打開一看,發現是張銀票。吳菱仙之所以如此盡心盡力地教授和提拔梅蘭芳,正是為了報答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的仗義相助。

梅蘭芳的成長受到了祖宗這棵大樹的蔭蔽。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戲子的後代只能靠唱戲謀生,梅蘭芳的父親梅竹芬自然而然地也唱起了戲,被稱為再生的梅巧玲,並和父親梅巧玲一起成為名噪一時的應工花旦。

梅蘭芳出生時,祖父已經去世,除了一點微薄的家底什麼也沒有留下。父親梅竹芬為了支撐起家庭生計,整天豁出命趕場,但家道還是不可避免的衰敗下來。在梅蘭芳4歲的時候,父親梅竹芬因為勞累過度去世了,梅蘭芳這個梅家梅雨田和梅竹芬兄弟唯一的男孩,還意味著梨園世家的手藝得以傳承,並成為梅家振興的希望。

1908年,梅蘭芳的母親病逝,年僅32歲。

梅雨田再次帶全家遷居宣外鞭子巷頭條,住在一所非常窄小的四合房里。次年,梅蘭芳正式搭班演出,作為梅家肩挑兩房的孩子,擔負起養活家庭的一份責任。在這里,他養起了鴿子,對這些蓬勃的生命十分著迷,每天一大清早就爬起來照料它們,仰著臉、揮舞著大竹竿指揮它們在空中變換隊形。久而久之,梅蘭芳竟然把眼皮下垂、眼神呆滯的毛病治好了,而且那根粗木杆,還讓他鍛煉了臂力,為他日後在舞台舞劍和表演綢子舞打下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