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失重的梁柱 第51節:梁思成-扛不動的北京古城(3)

梁思成授課時對他的學生說:"北京城也像人體一樣有經絡、脈搏、肌理,如果不科學伺候它就會生病。現在北京還沒長大,不會得動脈硬化和心肌梗塞等老年病,只能得一些小孩子得的傷風感冒,但我們不能重複別的城市的毛病。如果今天規劃不好,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工業汙染、交通阻塞、人口擁擠等諸多現代城市病症的出現。"

然而,這個具有前瞻性的方案,並沒有引起最高決策層的重視。同時,還受到了蘇聯專家的抵制。蘇聯專家認為,北京工人少,要建成一個大工業的城市,以提高工人階級的人口百分比,行政中心應設在天安門廣場周邊地區及東西長安街一線上。

一位領導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對蘇聯專家的方案充滿了激情的憧憬,他興奮地告訴彭真市長:"將來從天安門上望過去,四面全是煙囪!"

時隔多年,有人對梁思成仍耿耿于懷,"文革"時期又拿出梁陳方案說事:"中南海過去皇帝住得,毛主席為什麼不能住?梁思成比反革命還反革命!"

面對這個幼稚得令人啼笑皆非的大笑話,在那個時代卻沒人懷疑。

當時,由于城市規劃在國內尚未起步,大多數決策者搞不清什麼叫城市規劃,甚至分不清建築師和土木工程師的工作區別在哪里。更為重要的是,剛剛從落後挨打的小農經濟解放出來的國度,渴望工業強國、工業造市的迫切願望已經把人們的理智綁架了,必須拿城市付出傷亡的代價來交換。

于是,最高決策層饑不擇食地選擇了蘇聯專家方案,趨時、趨利的梁陳方案被摒棄。

"北京古城所承載的信息,不是皇帝個人以及封建王公大臣的,是全民族的,是勤勞聰明的中國人用磚石壘成的史書。現在,人們不懂得她的珍貴,把她大卸八塊隨意糟蹋,50年後,相信會有人後悔!"

梁思成的話在今天不幸被言中。



完整的古城夢被七零八落的噩夢攪渾了,梁思成翻過身去,轉而做起了美麗的城牆夢。

梁思成把北京老城牆看作是北京的脖頸,把那些氣宇軒昂的城樓認作是頸項上的瓔珞。

北京的城牆很有些來頭,對這些明朝遺留下來的建築,紅樓專家周汝昌先生近年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北京東面的大牆大為不殘,倍顯崇偉堅固,登上去,其'上寬'還可容二車對開,其下基之寬可想了。城上遍生茂草小灌木,草蟲亂蹦,別是一番境界。城如不拆,辟為環城'公園',當為世界第一奇觀,堪作吸引國際旅游的'金碗'。又何用拿著金碗'討飯吃'呢?"

梁思成在《關于北京城牆廢存問題的討論》中說:"環繞北京的城牆,它不只是為防禦而疊積的磚堆,它壘拓嵯峨,無論是它的壯碩的品質,或它軒昂的外相,或是那樣年年曆盡風雨甘辛,同北京人民甘苦的象征意味,總都要引起後人複雜的情感。"

梁思成在保護城牆的工作上下盡了功夫,做足了文章,除了理性的上書,他還不停地張嘴游說領導:從整個城市布局來看,城牆可作為城市分區的隔離物,城樓改造成文化館或小型圖書館,城牆廣植花木,開辟成城牆公園,供市民、游人休憩。每當夜幕四合,繁星點點,月掛中天,幾十萬人同在月光下搖著蒲扇聊天,豈不是全世界一大奇觀!

梁思成此番見解比周汝昌先生新近文中所論,足足早了50年。

然而,梁思成的設想被人嗤之以鼻。最後,那些有著幾百年曆史的明朝古磚,有的蓋了廠房,有的砌了防空洞。

北京的城牆就這麼被"先進"的北京人不幸的拆掉了,而"西京"的城牆卻在"落後"的西安人手中幸運的存活下來,梁思成的夢想,幾十年後在黃土高坡上的這個廢都變成了現實。

時隔半個多世紀,"先進"的北京人依然"先進"著。名宅老院被一座座推倒,類似"大觀園"這樣粗制濫造的仿古建築怪胎,卻被城市抱在懷里。

王小波這樣說過:"真古跡使人留戀之處,在于它曆盡滄桑直至如今,在它身邊生活,你才會覺得曆史還活著。要是可以隨意翻蓋,那就會把曆史當作可以隨意捏造的東西,一個人盡可夫的娼婦。古跡可以使他感到自己不是屬于一代人,而是屬于一族人,從亙古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