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16節:管理的配套(3)

為什麼74歲的沃爾頓在身患骨髓癌的7年里,仍然堅持巡視自己的商店。為什麼李嘉誠年近80,還會冒著巨大的風險,將自己的大半身家投入到一個全新的事業——前途未卜的3G運營。這是因為商業已經是他們的一種信仰,一種全情投入的事業,已經融入到他們的血液之中。對于一個真正的商人而言,財富很多時候僅僅是一個紙面上的數字,真正能讓他們全身心投入的是創造財富的這個過程和伴隨而來的挑戰。

社會責任感其實不虛

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即企業家應該擔負起的與社會相關的義務。除了要承擔起作為公民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外,企業家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還應承擔特定的社會義務。華人首富李嘉誠對此的主張是:公司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賺取利潤。而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也曾經說過他的公司對于社會最偉大的貢獻就是,它的"天天低價"幫助美國人民節約了數十億美元,實際上也就是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准。

把企業做好,也就是為社會盡到了責任。對于這一觀點,黃光裕深表贊同。

企業與國家經濟的發展是魚和水的關系,因此企業家的夢想要公之于社會,國家強盛了企業才能更快發展。所以國美的發展與國家的強大關系密切。

****************

1985年,中國商業經濟有所發展,在這一大背景下我才有機會創辦自己的事業,才有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市場經濟程度越來越高,市場規則也逐漸走向成熟,也是在這個時期國美才走出了北京,實現了全國連鎖。到了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們一方面做好與國際巨頭競爭的准備,另一方面也在進行國際化市場的探索,先後在香港、澳門等地區開設銷售網絡。國美從最初的創業到後來的全國連鎖,到現在的國際化經營初步探索,每個目標的實現都是與國家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隨著事業的發展,階段目標的逐步實現,為消費者創造利益,為社會創造價值,企業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來越大,越來越久。

黃光裕坦言,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日漸強烈起來的。2004年,黃光裕在一次訪談中說道:

五六年前,如果說到社會責任感,我覺得很虛。但現在不同了。因為我們企業有一萬多名員工在這兒工作。其他企業還要派促銷人員在這里。這些人加上我們自己的員工差不多有三萬人。國美要是有一天出現問題,我想最起碼有半年,這三萬名員工可能就找不到工作。這就是一種社會責任感。

為什麼黃光裕覺得在五六年前談社會責任感很虛,因為那個時候國美正處于全國擴張的關鍵時期,資金還不是很充足。熟悉國美運作的人算了筆賬,以2004年為例,在一級城市,國美每家門店的投入成本大概為3000萬~4000萬元,而在二、三級城市的投入成本可能較低,但是也需要三四個月才可以收回投資。所以對2004年以前的黃光裕而言,談社會責任確實是一件很虛的事情。

現在國美規模大了,效益也好了,黃光裕覺得這時有實力可以談論社會責任了。他說:

國美初期主要是為了謀生。現在企業逐步壯大,有了這個基礎,有了這個平台,我感覺到這個責任變得越來越具體。企業的責任最重要的就是讓員工在企業的平台上有更多的發展,實現個人的自身價值。同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稅收,為社會解決更多的就業問題,為行業培養更多的人才,這些都是非常具體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