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8節:"擴張"要義(7)

那麼,黃光裕是如何做到既能確保資金鏈條完好,又使企業快速發展的呢?

前幾年,國美迅速擴張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憑借自身網絡的覆蓋率和市場占有率等優勢,在新店沒有開設之前就向供應商索取進場費、開店費、贊助費,並且采取延遲向供應商付款等手段來套取現金;二是以上一家門店做抵押等方式在銀行拿到新店的開業資金;三是鵬潤集團"商者無域"的支持。

另外,永樂2005年在香港上市時募集了10?26億港元,當國美收購永樂之後,這些資金也給國美帶來一定的好處。在2006年,黃光裕說道:

永樂上市募集的資金現在都沒有動用。如果這次合並完成以後,新公司的財務能力將更強大,等于說國美又多了十億現金。我們賬面上的現金流非常充裕。

黃光裕的危機意識極強,他將資金鏈問題視為企業的生死線。黃光裕了解一點:資金鏈條一旦出現問題,後果將是毀滅性的。因此,他將資金鏈控制放在企業發展的首要位置。

對于並購,黃光裕是慎重的。他說:

假如(國美)有收購計劃的時候,會從全方位評估(要收購的企業)。我們這個企業的發展、擴張並不全來自于收購,我們自身還要去做。有些企業,我們發現收購進來以後對本企業確實是有好處的,從互補或資源的互助等方面能夠更好,我們才會考慮收購。

能否產生"11>2"的效果是黃光裕決定是否並購的一個重要條件。黃光裕在擴張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企業發展的將來,考慮到了保持擴張和利潤平衡的重要性。

我們現在不是"跑馬圈地",而是一邊賺錢,一邊圈地。當然,擴張與保持利潤確實是一個矛盾的話題。在這樣的矛盾下,我們注重的不是短期利益,我在乎的是我們未來在市場的地位。因此,我們會在精確考核公司的成本與利潤之後,在合理位置開店。我們今年新設了一個國美的全國定價中心,以監測全國市場的價格,這樣就使得國美電器店里的商品價格繼續下降。

至于擴張過快而不得不再去關閉一些門店,黃光裕是這樣認為的:

其實,現在我國家電賣場的競爭遠遠沒有達到飽和地步。有些店效益不好,沒有達到規定的利潤,銷售額不好,這是我們預料之中的。我們既然能開店,也肯定能提高店的質量。如果市場需要,國美有勇氣開出200家店,也有勇氣關掉20家店。沒有擴張就沒有兼並,沒有兼並就沒有大企業。

我們的發展是站在企業安全的角度,並沒有站在贏利的角度。

雖然流言不斷,尤其是黃光裕除經營電器零售業外,也從事房地產業,長期以來,外界都在關注著黃光裕會不會將電器零售資金用于開發房地產,會不會因此導致國美資金鏈斷裂。但到目前為止,國美不僅依然保持高速發展態勢,而且其在零售領域的地位也越來越穩固,影響力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