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5節:"擴張"要義(4)

黃光裕的最終目標是把國美的品牌打入國際市場,與國外零售巨頭一爭高下。因此,把國美的門店開到國外,也是黃光裕一直在著手准備的事情。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家電零售連鎖企業把擴大經營規模作為企業競爭的唯一手段。這種經營方式在連鎖超市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時,所能帶來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增加門店數並不等于自動形成贏利。有時候盲目地擴大規模和打價格戰一樣,都是飲鴆止渴之舉,導致的結果只會是被淘汰。

美國《財富》雜志評選出的2001年世界企業500強中,沃爾瑪名列榜首。這是美國曆史上零售企業第一次成為《財富》500強的龍頭老大。而美國第三大廉價零售連鎖店凱馬特卻在2002年1月22日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一起零售業破產案。

美國兩個零售業巨頭為何一個傑出,一個破產?歸結起來,是它們對"品牌經營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認識和做法不一樣使然。1976~1985年,凱馬特一直是美國折扣零售行業之王,凱馬特的名稱和標志一度成為美國物美價廉商店的象征。但是,創造了折扣零售行業的凱馬特卻陷入了短視的深淵,它忽略了企業品牌是需要長期經營的。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它四處出擊、大肆擴張,稀釋了凱馬特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品牌價值。由于只是從短期利益出發,凱馬特專注于少數幾個以產品為中心的戰略業務單元(SBU),讓每一個戰略業務單位成為一個利潤中心,實施集中化直線管理。由于戰線拉得過長,每一樁收購和擴張都耗散了凱馬特大量資金和物力,最後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而作為後來者的沃爾瑪懂得如何進行全局考慮,不斷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核心業務流程"轉變成了一種其他企業難以模仿的戰略能力,使其在顧客心目中的形象獨樹一幟,也使得其他零售公司無法與之相媲美,從而形成了沃爾瑪獨具一格的品牌力。沃爾瑪就是憑借這一點在世界各地所向披靡,最終登上了全球零售業的霸主寶座。

可以看得出來,要想使企業基業長青,就必須真正找尋競爭力產生的"原點",找到了之後真正構建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戰略能力,構築起企業強大的品牌力,才能形成長期競爭優勢。

黃光裕可謂是國內最早有"品牌意識"的企業家之一。他認為,企業的品牌是中國企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為了提高國美的品牌知名度,黃光裕從1987年就開始做廣告,1991年承包《北京晚報》的中縫開始做中縫廣告,後來就把廣告作為其擴張領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1993年,黃光裕就將北京的幾家門店"國豪"、"亞華"、"恒基"等,統一為"國美",從而擁有了最初的品牌。此舉為國美今後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同時,國美有著明確的品牌戰略,早期以"薄利多銷"做差異化,後期借助規模優勢實現低成本的"價格戰",並且從頭至尾專注做家電的"集中化",將一批批習慣"國有商業"思維的對手挑下馬,成為相當一批經銷商的"公敵"。

國美也是最早在家電銷售上開展規范化服務與連鎖經營的先驅者。國美總部統一管理、統一訂貨、統購分銷,同一類型的連鎖化擴張,總部規劃、分部管理、門店經營的三級管理體系,將經營理念、組織規范、經營模式、崗位職能、工作流程整合為《國美經營管理手冊》等,不僅被競爭對手爭相模仿,而且已經成為許多其他行業學習的樣板。可以說,國美的出現,大大地推動了中國銷售業整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