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17節:《箴言》 時任總編輯(1)

世界局勢穩定後,所有新聞機構都面臨一個難題:在一個"沒有新聞事件"的環境里,什麼才是新聞?我收集了許多關于新聞的定義,其中最好的是,你聽說過亨特利(Huntley)和布林克利(Brinkley)嗎?他們創造了"亨特利-布林克利"式報道,他們是那個時代的丹·拉瑟(DanRather)。布林克利很聰明,給出了最好的新聞定義,他說:"我認為什麼是新聞,什麼就是新聞。新聞,是我需要知道的重要事情。"這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新聞定義。讀者、聽眾和觀眾每天都在定義新聞。

了解地緣政治和本地政治的確很重要,但了解乳腺癌也很重要,因為它可能危及你或你妻子或你女兒的生命;了解環境也很重要,它影響你的生活;還有文化,它不會危及你的生命,但如果多了解一些文化和藝術的東西,你會變得更有人情味,更有意思,更深刻。我是做報紙出身的,我們平時說的很多軟新聞事實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新聞。《新聞周刊》和《時代》周刊努力報道好這兩類新聞,把握平衡。

但對新聞雜志來說,事件新聞總是優先報道的。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准備至少兩個封面,有時是三個或者更多。我可以帶你去看一下我們的封面制作部——我們有一個部門專門做封面,他們整個星期都在工作,會做許多模擬版的封面,總有方案一、方案二。比如,方案一的封面故事是《嬰兒和憂郁症》,這是一篇深度調查報道,科技與健康方面的。做這樣一篇報道,撰稿人通常會花上一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稿件完成後,會制作一個封面,"好吧,就在2月28日那期出",這就是方案一。但突然教皇逝世了,怎麼辦?當然先做這個,事件性新聞最重要。關于"嬰兒和憂郁症"的報道要麼在同一期里做小一點,要麼延期出版。

王棟:也就是說你們有備選的封面故事。

羅恩·嘉維斯:我們通常都有方案一和方案二,碰上這種情況,有時候很難取舍,因為教皇去世是重大國際新聞,但有時事情本身不會有什麼進展,沒有深入的空間,可這是我們運作的方式。

(以上為節選)

"雜志的每一頁上都應該有很多'進入點'"(節選)

《箴言》,時任總編輯

埃德·尼達姆

Maxim,ChiefEditor

EdNeedham

雜志簡介

用雜志專家希爾博(Silber)的話來說,(《箴言》)"以'俱樂部里男人尋歡作樂'的態度來暢享'啤酒與美女'。雜志集'無聊笑話、浴室和臥室的俏皮暗語、性感女郎'于一體"。

雜志專家岡特列特(Gauntlett)這樣描寫:"Maxim給讀者提供性、男女關系和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建議,以及關于電影、游戲和音樂的評論,還有衣不蔽體的女郎的照片——演員或者模特——並配有充滿挑逗性的采訪文章。"

弗利斯·丹尼斯(FelixDennis)分別于1995年和1997年在英國和美國創辦了Maxim。在美國創刊後,Maxim很快人氣暴漲,成為全美銷量最大的男性生活雜志。

Maxim的成功模式可以概括為"性、幽默和服務"的有機結合。雜志專家希爾博(Silber)解釋:"有一個理論認為,男性和女性閱讀雜志的動機不一樣:女性是以自省的視角去讀雜志,尋求對自己有用的幫助和建議;男性則相反,他們通過閱讀雜志了解外部世界的東西——如體育、旅游、科學和財經。丹尼斯(Dennis)認為這個理論並不對,所以就創辦了Maxim。他相信,如果一本雜志能向男性提供用幽默方式包裝的建議,以及混合了許多性元素的服務資訊,他們也會樂意去讀關于自身的內容。"